人生实相《攀藤食蜜图》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佛学经典 |
释尊在《佛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这譬喻是
这样的: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
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
《老虎》,旅人顿时了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发现断崖
上有一颗《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
可谓九死一生。
好感谢啊!幸亏有这藤蔓,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
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涛
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他的坠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
地啃着藤蔓。旅人拼命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次摇
动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竟
完全忘记自己正处于危险万分的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夺。
释尊开示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所有人类的《人生之真相》。那么释尊这段譬喻意味着什
么呢?
1,孤独的心灵
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妻,终此一生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看到很多白骨,那时我们有何想法?有何感触?我们可曾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
不想去思考它。
完全误解了。
有与死正面对决,而获得解决,才能得到绝对的安心与幸福。因此佛教才提到死的事。
逃一死。
2,无力的松树
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像历史上有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临终时也不免
感到《啊!人生犹如梦中之梦》而寂寞地死去。
走,因此想要微笑地面对死亡是不可能的。
3,人生是梦
寿命可依恃,但即使认为《还有十年、还有二十年可活着》,但你认为到底人寿几何?想想便知:
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后的十年二
十年,也同样是《啊》的一声之间便会过去。
地缩短着我们的寿命。所谓:活了今天一天,便是死了今天一天。即使过年、节日、假日也都
一刻不休地在威逼我们的生命。因此最后藤蔓必定被咬断,这便是《死》。
4,后生大事
大事》。
便称为——《后生一大事》。
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坠入。
教我们解决此后生大事的便是佛教。但作为旅人的我们,忘记了逼在足下的后生大事,此
心完全被蜂蜜所夺。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所想的,
持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
释尊在此开示我们人生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地逼近着。———
并且向我们说明解决之道。
按语:世人无知,以为一死百了,何有死后世界?岂知死后世界,俨然存在;地狱火车,自然
来迎;未出轮回,难免堕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