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二年教研活动研讨课《解决问题(估算)》教学设计
(2015-05-12 09:45:39)
标签:
育儿 |
《解决问题(估算)》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力求渗透激趣
给学生一些数,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数,意图就是为了复习旧知,学生在例10的教学中已经学习了近似数,有了进行估算的基础,也为下一步学习估算做好了准备。另外,游戏导入非常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在热热闹闹的游戏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估算策略力求方法有效
1.把两个钱数都估小了。
2.把钱数都估大了,这里也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都估成整百数,一个是都估成整十整百数。
3.一个把钱数往大了估,一个把钱数往小了估。
4.还有一个就是没有用估算策略解决这道题,而是计算的准确值。我会把计算的准确值当成一个参考的标准,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往大了估,不好确定带500元够不够。一个估大了,一个估小了,也不好确定结果。把钱数都往小了估,358估成300,218估成200,300+200=500,估小了已经得500了,那么原来的钱数相加肯定要超过500元,所以500元不够。
三、估算练习力求灵活多变
最后的两道习题是根据教材例题而设计的,一道题把数都估小,一道题把数都估大。目的是再一次让学生感知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策略,时刻让学生反思体会自己的估算方法是否解决了问题,以此为调整估算方法的标准。
教学内容:书上96页例13及练习十九第6题。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买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提出了估算的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估算学生已经学过,但数字大了,可能估不准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估数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数卡,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这有7个数,你能找到手中卡片上的数的近似数吗?找到了就请你站在数的旁边,好吗?谁想玩这个游戏?
200
358
玩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找近似数的理由:
生:我的数是218,218的近似数是200。
生:比200多一些所以我站在200的右边。
师:其他同学也和你周围的伙伴或老师说一说你手中卡片上数的近似数吧!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利用前边的知识找到了每个数的近似数,利用这些近似数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板书:解决问题
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学习估算
1、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短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已知条件是一部电话机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数学问题是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师板书:粘贴电话机
2、50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
生:把电话机和电吹风的钱数加一块,然后和500元比一比。比500元大就够了,否则就不够。
3、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老师这有2个小提示:
(1)想确认500元够不够用?
(2)小明实际应该付多少钱。
以上提示,哪种情况利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更合适一些呢?
4、师:用钱数的近似数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判断带500元钱够不够。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估算”,这节课我们就用估算解决问题。
板书:(估算)
5、500元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呢,我们要找到每件物品钱数的近似数,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解决方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开始!
汇报:
预设1:我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300+200=500。把钱数估少了都已经是500元了,如果原来的钱数相加肯定超过500元,所以不够。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也来讲一讲你的估算方法。(指名2个学生)
小结:我们刚才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都把钱数估小了,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再口算出结果是500,估小了的情况下都已经得500了,那原来的钱数肯定超过了500。(边说边板书如下)
板书:图
358+218
300+200=500(元)
358+218>500
答:带500元不够。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预设1:400+300=700(400+300=700,把两个数都估大了,结果是700,实际的结果肯定是小于700,小于700的数有很多,这个范围很大,而500也在小于700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好确定。)
预设2:400+200=600(给的钱数是500,比较少,而400比358多很多,200比218少很多,结果不能确定是接近500还是接近600,所以不能确定答案。)
预设3:360+220=580,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一个找近似数的小标准,你能讲一讲你的想法吗?(也是估大了)
预设4:358+218=576,(你已经掌握了我们后面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大家看,准确结果是576大于500,与我们的刚才的结论是一致的,好,谢谢你!)
师:同学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你想说点什么呢?(把前三种预设与黑板上的方法进行比较)
生1:1和3都把钱数都估大了,不好确定。
生2:方法2一个估大了,一个估小了,也不好确定。
最后学生归结提出方法一能正确解决问题
6、这道题解答正确吗?谁来检验一下。
预设1:500元买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的钱不到200元了,而电吹风是218元,所以不够买电吹风。事实证明带500元不够。解答正确。
师:好,你是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检验的。
预设2:把电话机的钱数看成300元,500-300=200,剩下的钱也不够买电吹风,所以带500元不够,解答正确。
师:对,你是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的。
预设3:500减300才得200,500减300多,得数一定比200小,不够买电吹风的,所以解答正确。
7、既然带500元不够,那现在妈妈说现在带700元够不够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400+300=700,把钱数都估大了,估大了的情况下都没超过700,那原来的钱数肯定也没超过700,所以700元够了。
师:还有谁的想法和他一样?那你来检验一下这种做法对不对?
生:700-400=300,300元够买一个吹风机了,所以解答正确。
师:同学们,为什么带500元时把钱数估小了,而带700元时要把钱数估大呢?
生:因为给的钱数少,所以把钱数估小,300多+200多接近500。给的钱数多,就要把钱数估大,400多+300多接近700
小结:看来,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估计方法,并且需要判断一下能不能解决问题才行。
三、巩固练习,灵活估算
师:好,我们继续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大家请看。
哈尔滨青年宫礼堂有2000个座位,道里区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看话剧,能坐下吗?
师:谁大声读题。请同学们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怎样解决呢?
生:800+800+800=2400,都估少了都坐不下,2000个座位肯定坐不下。
师追问为什么把八百多看成800?
师:看来,青年宫坐不下三所学校的学生,老师们决定换个礼堂,这回大家快来看看同学们能坐下吗?出示第2题。
某学院大礼堂有3000个座位,道里区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学生,来这看话剧,能坐下吗?
生:900+900+900=2700,都估大了都坐得下,那八百多肯定坐得下。
师:(指着副板书两个算式中的数)大家看----都是800多名学生,你们为什么每次人数的近似数选取的不同呢?
四、全课总结,拓展估算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初步学会了用加、减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下课!
《解决问题(估算)》反思
1.我认为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意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2.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对几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所有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合适的方法(板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时,先比较后回答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