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冒名顶替,罪犯务须严惩
——《人生之路》观后感
近期,电视剧《人生之路》再度热播。这部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的剧集,以其深刻的社会主题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高加林高考录取被村主任之子高双星顶替这一情节,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社会的伤疤,也将高考冒名顶替这一沉重话题再次推到公众面前。与此同时,剧中许小萍高考被顶替案件的悲剧,更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波浪,让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愤怒与反思愈发深沉。
剧中,高加林本是预考全县第一的学霸,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拼尽全力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然而,他的录取通知书被村主任高明楼半路截取,通过权钱交易,让其儿子高双星冒名顶替。而高加林却被蒙在鼓里,误以为自己高考落榜,从此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许小萍的遭遇,也同样令人痛心,她的努力被无情践踏,人生轨迹被恶意篡改。
这样的剧情并非编剧的凭空虚构,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在现实中,高考冒名顶替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背后,无一不是权钱交易在作祟。权势与金钱勾结,如同一只无形的黑手,肆意操纵着他人的命运,将教育公平的底线撕得粉碎。从被曝光的案件来看,冒名顶替者及其背后的利益群体,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伪造档案、篡改户籍、冒领录取通知书,让本应属于他人的大学梦成为泡影,让那些寒门学子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高考冒名顶替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尚未彻底杜绝。它就像一颗隐藏在社会肌体中的毒瘤,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可能再次滋生蔓延。如山东省教育厅仅在2018年至2019年的高等教育学历清查中,就发现了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主要覆盖14所高校。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高考招生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金钱无法腐蚀公正的天平。
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参与高考冒名顶替的违法犯罪者,必须严惩不贷。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冒名顶替罪”,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根据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等,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冒名顶替行为的,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此类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这一系列法律规定,彰显了国家打击高考冒名顶替犯罪的坚定决心,也为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高考,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考生,都应该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接受检验,收获应有的回报。高考冒名顶替行为,不仅剥夺了被顶替者的受教育权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侵蚀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信任。我们绝不能容忍“冒名顶替”行为的侵犯与亵渎,务须让违法犯罪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还被顶替者一个公道,还社会一个公平。
《人生之路》让我们看到了高考冒名顶替的黑暗面,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维护教育公平的决心。目前,技术防控和法律惩戒的双重升级已对冒名顶替形成有效遏制。但个别历史遗留案件仍偶有曝光。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司法,让高考真正成为公平竞争的舞台,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追逐自己的未来,让教育公平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2025-7-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