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妹春萍,前几天发来一帧微信照片,说是有一园区门额上的篆字不认识。左边可以认出是“仙”,右边那个字麻烦大哥查一下,是什么字?兄妹之间偶尔探讨些匾额盈联文字方面的疑难,让我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一般来说,但凡景区、园林、名宅等古典建筑,砖墙门洞上方,往往都有门额,以砖雕或刻石镶嵌其上,用精炼的短语,浓缩景物特征、概括风雅寓意。题撰者往往都是名人高士。这张照片,不晓得摄于何处,门额上的两个字,形态古朴不俗,足见书者功底笔力。
“仙”字,由篆书人字旁与象形三角合成,很容易认。若按篆书写成“僊”就不一定好认了。右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当属小篆,左为“牛”,右为“人子”。经查《说文解字》第二上,“牛”部没找到这个字;第七上,“方人”部却查到了“游”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斿”是它的古体。对照看出,小篆“方”与“牛”,字形极易混淆。此字,书法家挥毫运笔,不慎以“牛”代“方”,抑或自由发挥,给辨识增加了难度。综上所述。额文初步可认定为“斿仙”。回复春萍后,有待她的认可。
令人感兴趣的是,放大门额照片,还可以看到所附题词,最后四个字“是谓游仙。”亦提供了佐证。而门洞边墙壁上有“禹王宫社区”字样。“禹王宫(台、庙)”皆为祭祀治水的大禹而设立,遍布各地,而今大多成为旅游景点。这个禹王宫究竟在哪里呢?门额、题词及落款,字句虽然看不太清楚,可行书写得潇洒飘逸,但不知作者为谁?
春萍反馈,这是一个同学去江都仙女公园玩看到的。并发来仙女公园简介。其上有“园门—亡古篆‘游仙’二字映入眼帘。”而我对“亡古篆”竟茫然不知。于是抽空又恶补些匾额文史常识。然而“亡古篆”迄未获解释。看来春萍是想考考我,引我写出一番班门弄斧的浅议。遂向江都文友求教。从江北川先生处得知门额是著名书法家张伯奇先生题写。从工山飞月处弄清楚了题词全文:“涉足于仙女之园,游心于尘嚣之外。得身心之娱,眈游赏之乐,是谓游仙。”
“游仙”一词,《辞海》未收。百度释义:一是漫游仙界,二是泛指游仙诗,三是专指晋代郭璞所作《游仙诗》。传统“游仙”内涵,无非借游历仙境,悟道升天,寄情托意。张伯奇先生的题词,对”游仙”之解读,贴近现实,回归凡尘,可谓推陈出新。在下学问浅陋,文中对篆书“斿”字的妄议,尚祈见谅。
(2023-11-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