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育观点 |
这里主要谈的是高中教育。
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简单的量化考核:把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跟老师的业绩、收入挂钩,这种“偷懒”式管理,由此造成了一种现象:老师每天都在督促着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迎接考试!学生 成了老师的奴隶。结果呢,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上去了,但是可能他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被抹杀了。
当然,这种硬逼着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现象不单单来自于教育管理体制,还来自于老师们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把你的思想、兴趣先放下,先集中精力把考试成绩提高上去。考上了大学,一切都OK”。结果很多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上去了,但是他的思想、兴趣却丢失了,找不回来了,还有他的自学能力也没有建立起来,殊不知,大学里,学生的兴趣、自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所以,高中的老师不能只盯着高中教育阶段——这个与自己利益相关系的教育阶段,他还必须明白学生面临的下一个教育阶段需要学生什么样的素质,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去教育。每个教育阶段都是前一个教育阶段和下一个教育阶段的承前启后阶段,必须明白前一个教育阶段过来的学生有什么特点,下一个阶段对学生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清楚学生从小到踏上社会的整个“教育链”是什么样的。
这对老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对学生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单单为自己的利益负责,要求老师必须把学生当成社会、国家的一分子来教育而不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利益工具来教育。认清职业本质才是关键。
一个不关心个人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
一个没有职业目标、事业理想的人是不可能持续成长的;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注:本人对教育不懂,以上仅仅是个人的感受和观点,如有偏激、偏差还请各位多多见谅,多多指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