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观点 |
这个标题有点太大了,妄言,更是简言,因为本人对教育不专业,对教育不熟悉。
社会、人的任何行为都要创造价值,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大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我没有读过大学,但是我接触过很多读过大学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很优秀,有的一般,有的很差。我的判断标准是:基础知识、基础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进取心、勤奋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爱情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对待社会国家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等等等等。
相信很多人判断他们的标准也都包含了诸如以上的很多条。
因此,我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为他的教育对象提供以上甚至更多的东西。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的教育仅仅解决了基础专业知识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大学是不合格的。因为基本的专业知识远不足以促使或者让一个人建立起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暂且不但太高的道德品质教育,仅从基本工作能力来说,学校毕业后最重要的能力是继续学习的能力、思考总结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从实践中进行再思考总结的能力。
第一伙伴是一个策划创意团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作业工具箱,这个工具箱包含了两个主要内容,第一,是思考工具,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思考的模式,有章有法有逻辑: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结构清晰。第二,是作业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需要的工作工具,比如品牌定位如何去推导、品牌核心价值如何去推导、创意如何去发散等等。
但是,很多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的毕业生门没有这个思考工具和作业工具。因此工作能力较差。这是谁的原因?学校的原因。
不可否认我们的国家人民素质、教育基础较弱,不可否认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因此我们就不能否定目前的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符合国情的普及性教育。但是大学的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是从学习到实践的一个过渡期,因此,就必须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但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学校的教育依然是以“经典”理论和案例为核心的高墙教育。遗憾的是经典的都是过时的,都是对现今的实践缺乏指导意义的东西。党提出的“与时俱进”显然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
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大学既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也不单纯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机关。
同样在网上看到一段话:上海交 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曾经发表博客文章,高喊“中国没有真正的一流大学,只有三流的大学”。他说,中国只有传播知识的大学,没有创造知识的大学,人文精神环境大大地倒退,有不少知名教授包括经济学家忙着挣钱,根本没用心做学问,指导学生。
其实,说到目前高校教育的弊端,还有很多,很多人也都在提。
我想起了曾经的一位领导跟我说的一句话:不光要有想法,还要有办法。我想,我们就不要再多的去谈这些弊端了,还是多想想怎么办的方法法吧。
其实,不单是教育,还有我们的医疗、金融等许多领域的弊端都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了,比如,医院把医生的收入和他给病人开药的金额进行挂钩,能不出问题吗?学校把老师的晋级、收入和学生的升学率挂钩,能不出问题吗?我读中学时就有深刻感受,差生没人管,反正考不上大学,跟老师没有利益关系;而学习较好的学生每天被逼着前进、前进、前进进!!
我想,今后,学校应该建立更加系统、完善、严谨管理体系,替代目前单纯的量化考核管理制,考核标准能不能更多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能不能更多一些?(包含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其实,单纯的量化考核管理是管理者偷懒的行为、不真正为被教育者负责人的一种行为。
还有,今天听许智宏校长谈了一句: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他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定位问题了,不但大学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个院、系,甚至每位导师,都要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目标不明确的工作肯定做不好。而遗憾的现在很多教学单位、个人的核心目标仅仅是经济、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