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019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湖州中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2020.3)

分类: 语文﹒教学 |
NO1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2020.3)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B. 嘉庆对内政的整饬.(chì)是从诛杀和珅开始的。在清除飞扬跋扈、贪赃妄法的和珅后,嘉庆即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qù)邪扶正,以期光风霁月。
C. 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è),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zi),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
力作,它借用小说的外型却以犀利的杂文笔法直刺国民的灵魂深处,催人反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甲】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早在 2015 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2014-2015)》,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做出顶层设计。而本次发布的指南,可说是落实
“中国制造”一.揽.子.专项规划的“人才篇”,也是系列规划指南的收.官.之.作.。
【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制造业而言,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人才良.莠.不.齐.,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丙】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真才难求,另一方面是技工找活不易就业难。制造业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
2. 文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
3. 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11 月 4 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12 月 24 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 5 千万,涉 1.5 亿纠纷案和解。
B.
面积,外媒估计有近 5 亿只野生动物葬身火海。
C.
D. 《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当今的微信朋友圈“晒步数”也已成为时尚。现在,如果每天走的步数没达到两三万步,你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晒。
6.
阅读下面“最多跑一次”企业注册登记流程图,根据要求答题。(6 分)
(1) 假如你是一位要进行企业注册登记的企业主,在去服务窗口进行登记之前,你要做哪些前期工作?(不可遗漏流程图中涉及前期工作的任何信息)(2 分)
(2) 根据流程图可知,相比于此前窗口申请、纸质填报的方式,“最多跑一次”企业注册登记的最大特点是全程电子化。简答其意义(80 字以内)。(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26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0% 的受访者赞同“儿童分级阅读”。
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家长为孩子购买童书或陪伴孩子阅读已经成为不少文化场所一道温暖的风景,但“究竟哪些书适合我的孩子”的确令家长很苦恼。
如果一个孩子在 10 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他今后恐怕不太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所以创造更多条件把最好的阅读融入最珍贵的童年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爱好,那么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童书分级” 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通过精细化阅读,可以使孩子通过吸收文化知识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广的成长空间,有效避免“书不对路”对阅读积极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吴学安《“童书分级”并非多此一举》,2017 年 11 月 1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主要参考依据(多选)
(1)A:以孩子兴趣为主(2)B:根据教育专家推荐(3)C:购买经典图书(4)D:老师推荐的图书(5)E:购买畅销的书籍(6)F:自己决定
(7)G:听从书店购书建议(8)H:随意挑选
材料三:
分级阅读,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如果按照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来判断儿童阅读分级必要性的话,年龄越小越适用。因为儿童的身心差异太大了,特别是婴儿时期,差一个月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认知上的不同。如果不分级,容易造成阅读压力,让儿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从阅读实践出发,7 岁以后的阅读,视儿童在 6 岁前阅读习惯的建立与否,阅读水平开始逐渐拉开距离。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很多阅读专家反对分级阅读,觉得分级会限制大部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
(摘编自保冬妮《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分级阅读》,2017 年 9 月 12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在电视、手机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现在的儿童在兴趣、语言、服装等方面的表现都与成人区别不大了。儿童之所以会有童年,重点是儿童和成人的媒介环境是不同的,他们的媒介环境应该经过筛选和过滤。儿童分级阅读就是在塑造适合孩子的媒介环境。不过,目前国内对少儿图书分级阅读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虽然有一些童书已经标明了“适合×岁儿童阅读”,但是,这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
(摘编自赵清源《分级阅读:别让“童年的消逝”成为必然》,2017 年 11 月 1 日《中国青年报》)
7.
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童书分级”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孩子 10 岁后就不会再喜欢阅读,所以我们要在 10 岁前利用分级阅读为他们提供优质图书。
B. 科学适度的分级阅读是有必要的,但对 7 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要因人而异,尊重个体的实际需求,不必做出一刀切的机械要求。
C. 虽然某些出版社用年龄来对书和读者做简单区分的做法并不科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
D. 由于大众媒体的影响、部分专家的反对,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推行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但家长们热切期待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出台。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分级阅读对儿童的必要性。(4 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0—13 题。(20分)
告别白鸽
陈忠实
1
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2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3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4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5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我猛然
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老白鸽呢?我不由地瞅瞄天空,不见踪迹,便想到它们大约是捕虫采食去了。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这当儿,舅父走进门来了。
6
“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
7
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这就是说,在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也放心了。我舒了一口气:“噢哟!回去了好。我还担心被鹰鹞抓去了呢!”
8
留下来的这两只白鸽的籍贯和出生地与我完全一致,我的家园也是它们的家园。它们更亲昵地甚至是随意地落到我的肩头和手臂,不单是为着抢啄玉米粒儿;我扬手发出手势,它们便心领神会从屋脊上起飞,在村庄、河川和原坡的上空,做出种种酣畅淋漓的飞行姿态,山岭、河川、村舍和古原似乎都舞蹈起来了。然而在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抑制不住发出吟诵:这才是属于我.的.白.鸽.!而那一对老白鸽嘛……毕竟是属于老舅的。我也因此有了一点点体验,你只能拥有你亲自培育的那一部分……
9
当我行走在历史烟云之中的一个又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无端的孤独的时候,眼前忽然会掠过我的白鸽,心间忽然会闪过我的吟诵,淤积着历史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进一股活风。
10直到惨烈的那一瞬,至今依然感到手中的这支笔都在颤抖。那是秋天的一个夕阳灿烂的傍晚,河川和原坡被果实累累的玉米棉花谷子和各种豆类覆盖着,人们也被即将到来的丰盈的收获鼓舞着,村巷和田野里泛溢着愉快喜悦的声浪。我的白鸽从河川上空飞过来,在接近西边邻村的村树时,转过一个大弯儿,就贴着古原的北坡绕向东来。两只白鸽先后停止了扇动着的翅膀,做出一种平行滑动的姿态,恰如两张洁白的纸页飘悠在蓝天上。正当我忘情于最轻松最愉悦的欣赏之中,一只黑色的幽灵从原坡的哪个角落里斜冲过来,直扑白鸽。白鸽惊慌失措地启动翅膀重新疾飞,然而晚了,那只飞在头前的白鸽被黑色幽灵俘掠而去。我眼睁睁地瞅着头顶天空所骤然爆发的这一场弱肉强食、侵略者和被屠杀者的搏杀……只觉眼前一片黑暗。当我再次眺望天空,惟见两根白色的羽毛飘然而落,我在坡地草丛中拣起,羽毛的根子上带着血痕,有一缕血腥气味。
11侵略者是鹞子,这是家乡人的称谓,一种形体不大却十分凶残暴戾的鸟。
12老屋屋脊上现在只有一只形单影孤的白鸽。它有时原地转圈,发出急切的连续不断的咕咕的叫声;有时飞起来又落下去,刚落下去又飞起来,似乎惊恐又似乎是焦躁不安。我无论怎样抛撒玉米粒儿,它都不屑一顾更不像往昔那样落到我肩上来。它是那只雌鸽,被鹞子残杀的那只是雄鸽。它们是兄妹也是夫妻,它的悲伤和孤清就是双重的了。
13过了好多日子,白鸽终于跳落到我的肩头,我的心头竟然一热,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了那惨烈的一幕,也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了;我把它握在手里,光滑洁白的羽毛使人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
(14)然而正是这一刻,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他养着一大群信鸽。
(有删改)
10.
(1) 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2 分)
(2) 这才是属于我.的.白.鸽.!(2 分)
11.
12.
13.
三、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分)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B.
C.
D.
17.
公
择
既
已
涉
其
流
探
其
源
采
剥
其
华
实
而
咀
嚼
其
膏
味
以
为
己
有发
于
文
词
见
于
行
事
以
闻
名
于
当
世
矣
18.
(1)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2) 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 朝暾(zho tn):初升的太阳。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横塘:湖名,在
苏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9.
20.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1.
22.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1)
(2)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3)
(4)
驾一叶之扁舟,
(5)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四、作文(60 分)
24.
美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外卖、电影票、到酒店住宿,再到网约车服务。外界质疑美团的边界在哪里,美团则回应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从而引发“核心”与 “边界”的争论。
其实每个领域乃至个人内心,都有“核心”与“边界”。教育的核心是触发人向上生成,但是哪些该教,需要厘清教育的边界。人生既有占据核心的时刻,也有走向边缘的过程,幸福的核心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核心”与“边界”,你还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1.A(B祛q贪赃枉法C主题帖、请帖ti,字帖碑帖tiè。 D振聋发聩 外形)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力能扛鼎:形容力气大,也用来比喻笔力雄健。扛鼎之作:很有分量的作品。
2.D(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一揽子:对各种事物不加区别或不加选择的;包揽一切的;收官之作:一般指最后一部作品;)收官:“收官”围棋用语,后借指决定大局。
3.C(最后一个逗号改顿号)
4.C(A房产和不动产并列,错误;B成分残缺,烧掉森林;D深藏了改为深藏的),
5.为了不让自己的排名落后;如果单是为了晒步数而过量运动;科学走路才能强身健体。
6. (2分)
通过全程电子化APP和电子营业执照APP进行网上申请,准备齐全需要的材料
全程电子化(1分)
意义(3分):
为企业提供便利:突破了地域和服务时间限制;节约企业成本:可利用网络远程足不出户提交登记材料,接收营业执照,降低申请方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登记效率:降低了时间成 本,降低出错与返核率。
(以上写到1条给2分,写到2条给3分。)
7.【C】“会使儿童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于文无据,过于绝对。
8.【B】A项“孩子10岁后就不会再喜欢阅读”错,材料一原文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他今后恐怕不太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C项“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错,材料四原文为“……这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D项“家长们热切期待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出台”错,材料四原文为“目前国内对少儿图书分级阅读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
9.有助于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爱好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智水平为孩子的成长塑造适合的媒介环境。(4分)
10.(1)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令我陶醉的家园。
(评分标准:共2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这对白鸽与我有着相同的家园,并且是由我亲自培育起来的。
(评分标准:共2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 运用反复手法,“当我”“突然”句式的反复,“无端的”“一个又一个”词语的重复,造成连绵的文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虚实结合,实写我行走在一个个早晨黄昏,陷入孤独无聊,虚写眼前掠过白鸽,突出了白鸽于我心灵慰藉之大。句式上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音韵和谐。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出任意两点4分)
12.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与白鸽”的告别;“告别”贯穿全文,作为线索,串起三段与白鸽的故事,结构谨严;深化主题,“告别白鸽”寄寓着“我”对生命的感悟或(对过往生活的释怀)。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我将白鸽送给喜欢鸽子的贤,既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珍视(或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也寄予了我对生命(或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这一刻”白鸽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暗含了我对生命脆弱与顽强的体验(或暗含了我对过往生活的释怀);
“这一刻”光滑洁白的羽毛使我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表现了我的人生之思:总要告别过去,才能重新开始。(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B】习:通晓
15.【A】连词,表递进;
16.【B】孔子不是
17.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18.(1)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华天分的人各自应该可以获取的。(省略成分
19.初升的太阳,把清晨的天空染成又红又黑又紫的颜色,(1分)池塘里栖宿的白鹭,在碧绿的菱叶的映衬下,更显得洁白可爱。(1分)前两联渲染了石湖美景,烘托了诗人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1分)
20.不矛盾。(1分)信步走来,自能识得旧时之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往昔记忆犹在。(1分)遇到一个老翁,过了一段时间才认出是过去的老邻居,彼此都因容貌变得难以辨认而感到吃惊。说明时隔多年我回到家里,家已经和我记忆中的不一样了。(1分)诗人用“自能”与“时复”这两个细节描写表达出了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和对世事变迁、岁月的流逝的感叹。(2分)
21.不得善终(不得好死) 为政以德
22.不矛盾。禹稷躬耕是为了教民耕作,带动农业生产,这是孔子主张的为政者需要勤谨事务、以德化民的表现;孔子批评樊迟,是借此强调上位者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感化百姓,治理国家。两者都体现了孔子对为政者(上位者)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4分)
22.没有矛盾。(1分)“不惧”是因为君子人格高尚,内心充满仁爱道德,所以坦荡磊落,无所畏惧。(2分)但与此同时,面对具体事情又需要思虑周全,有所敬畏,不做无谓的牺牲,所以要“惧”。(2分)
23.(1)仰之弥高
(2)众人皆醉我独醒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举匏尊以相属
(5)疏影横斜水清浅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公择,年轻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读书。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把他住过的僧房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共九千多卷。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 代出名了。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未曾稍有损坏。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