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逮知了-乡村记忆-八月天专栏(郑州晚报2014.7.24A27版)

(2014-07-24 08:53:27)
标签: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知了

郑州晚报

分类: 散文随笔
逮知了-乡村记忆-八月天专栏(郑州晚报2014.7.24A27版)

逮知了

逮知了

蝉在坊间叫知了,其原因据说有二,一是蝉与禅谐音,出自佛家,所以称“知了”;二是根据它的叫声而取。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无从考证,也无关紧要。

豫北乡村,人们喜欢知了的不二原因,应该是它的肉好吃。在食物匮乏的时代,知了是除了过年过节之外人们能吃到的最主要的肉类食品。逮知了,堪称那时候夏季的狂欢,男女老少都会参与。

逮知了分三个阶段。首先是摸知了猴儿,即捉未蜕变的幼虫。天至黄昏,知了猴儿便从地里钻出来,爬到树上、草丛上、墙上等一切可以攀爬的高处。人们便拿着铲子、小提篓(或铁碗等容器),在村边的树林里、路边的树下搜寻,看到爬出来的知了猴儿,出手即获,放入篓中。还可以在地面上找,看到有绿豆粒大小的洞眼儿,用手一抠,变大了,里边肯定窝着一个知了猴儿,多数时候用手指一引便出来了,勾引不出来的,就用铲子挖。捕获的知了猴儿,多了就放在篮子、篓子等透气的容器里扎好口,少了就用搪瓷盆、碗扣在案板上,让它们在里边蜕变。

第二个阶段是深夜到凌晨,拿着手电和长棍,在树上找。这时候,大部分知了刚从壳里蜕出来,附在知了皮(蝉蜕)上,细嫩细嫩的,翅膀或未展开,或刚刚舒展,还不能飞翔,手到其来,皮与知了通通收入囊中。高处的就用长棍,一碰即落地。

第三个阶段是逮成熟的知了。这纯粹就是为了玩,干这事的多为十几岁的半大男孩儿。这个难度比较大,方法也五花八门,有用长杆绑上尼龙丝套的,有用面筋沾的,还有用高粱尖插上针以弓射的,也有直接用手抓的。逮知了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没书读,没电视看,更没有网上,那也算是弥足珍贵的游戏了。烈日炎炎,知了高叫,树丛中或大树下,一个或几个少年神情专注,满头大汗,拿着工具或徒手逮知了的情景,在那个时代司空见惯。大人在夜里也会搞燎知了:在大树下点一堆火,然后跺树,树上的知了便自投罗网,飞入火中,被烧熟吃掉。

知了的吃法很简单,用火烧熟,或用盐腌了在锅里炕熟(不放油)即成。

值得一提的是,知了皮作为一味中药,一斤能卖两块五毛钱。可以说,这是农家孩子财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每到夏季,大家都会废寝忘食地摸知了猴儿、搜集知了皮。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