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河南八月天
河南八月天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05
  • 关注人气:4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魏欣散文集《轻歌》

(2009-07-04 23:59:23)
标签:

八月天

魏欣

散文集

杂谈

一个男人的万千风情

                   ——漫谈魏欣散文集《轻歌》

                          ○八月天

清秀淡雅的《轻歌》,竟然充满了风情——这风情,竟然还充满了妩媚!我无法想象,魏欣这个阳光、乐观的大男孩,如何拥有那么纤细而温柔的内心。

魏欣与他的文字,我是先识人,后读文。初识魏欣,白白净净,笑脸绽放,有点弥勒佛的和善与大度。后来熟悉了,又发现,魏欣很乐观,很热情,还很活泼。每次见面,我们总能天南地北地乱侃一通。后来又听说他习过武,倒有点不像,很文雅的人,怎么会玩拳脚呢?

认识了魏欣,在沙龙上看到他的文字就特别亲切,几乎是每遇必读,读来读去,就有了一个认识,魏欣的文字,自然,本真。

《轻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然、本真。我读散文很挑剔,一些文字雕琢得近乎完美的散文,倘若没有打动我的内核,我也会断然拒绝。而对于自然、不矫饰的文字,只要书写的是令人动情的人性之美,哪怕语言有一些瑕疵,我也会很投入地阅读。我认为,这也是散文的一个基本标准(不包括知识性随笔)。

魏欣的散文,多用短句,很随性,跳跃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这跟他写诗有关系),特别是跳跃性语言,读起来犹如吃油炸麻花、焦叶,嘎嘣嘎嘣脆。如《冬之语》中的这段:是思念,在雕刻着伤痕。凝结着成长的岁月里,看挂落窗前的鸟语,随了金色的音符逐渐飘散,成诗,成画,都是滞结了的梦幻。我在梦幻里呼唤,为这往事的重叠,粘贴日月星辰,粘贴不变的风语”。像这样跳跃性的语言,在魏欣的散文中随处可见,没有过度、转折,一个句号,就完成了语句之间的衔接,显得干脆利落。魏欣的这种语言特点,增加了他散文的语言魅力。

早年写诗,曾师从韩东,他对语言的跳跃性与流动感对我有过指导,现在只能凭记忆(他写给我的信与笔记包括我的很多手稿都在搬家过程中遗失了)说一下他的观点:跳跃性的语言,会使文字简洁、活泼,有干净利索之感;流动感强的语言,读起来没有障碍,显得流畅、一贯,流水般滑润,飞流直下。按照他的观点,写诗歌,应多用跳跃式语言,写散文,应该二者相结合,写小说,应多用流动感强的语言。

轻快、温情是魏欣散文的基本格调。对于轻快,我很能理解,魏欣性格中的那种明朗与朝气,是轻快的基础。他把这本集子命名为《轻歌》,想必也是他的表达。轻快的表现,一是作品中对生活的认识,二是表达的形式,三是作品中洋溢着的情绪。轻快应该是与沉重相反的,当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格调沉重的作品,把生活的阴暗作为表达的主要内容,这当然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勇气。我们在这种沉重中,被压迫得喘不过起来,需要轻快的东西来调节。

魏欣的轻快,我以为跟他的人生态度有很大关系。这从他的博客名字“无畏细心”可以看出点端倪,尽管他声称此名字与佛教无关,他也不是纯粹的佛教徒,但他应该还是追求佛教的某些境界,比如淡泊宁静,知足常乐。这样的心态,注定使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辛勤持家,爱妻爱子,是他自愿作为一个男人对家的呵护。在充满温馨乃至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魏欣很幸福很开心地享受着。然后,把这种情绪抒发到自己的文字中,这文字就充满了轻松与快乐。

魏欣的温情,让我大吃一惊。这也是我为什么把这篇随意而写的小文命名为《一个男人的万千风情》。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男人丰富、温润、多情、细腻的内心世界。《无名手指》中的这段话,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女性作者的手笔:“读文,读出隐藏的忧伤和思念,读出雪一样的晶莹与玲珑,也读出着幸福与无奈,希冀与安静。这些本属于普天下每个人的柔软,到你那里,被你用了纤纤玉手,浅吟低唱,就弹奏出了经典华章。//我的眼前,有江南女子,撑了采莲的小舟,在荡漾的碧波间,划行。其歌,随了风,随了香,飘出很远,聆听的还有河,还有山。四季的轮回交替,人生的走走停停,成为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恍惚。徜徉在那如轻雨般飘洒的优美里,我的伞,丢在了小巷的另一头了。
”。这样的风情,男性作家里我几乎没有见过。

很多时候,受人之托写书评、读后感,总是迟迟不能完命,并不是没时间写,而是没时间读。既然要写,就得认真,而认真写,前提就是认真读。魏欣在《卧读是一种习惯性的享受》中写到,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读书行为与类别,比如读名著要在书房正襟危坐,躺在床上看的书多数是能带来美的享受的诗歌、散文。我却与他的习惯不一样,只要读书,必躺在床上(除非是在课堂上、会议室),无论是文学理论,小说散文,床头柜放有笔、本,可以随时在树上写写画画,做记录。当我准备给魏欣写读后感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给我说过),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先读懂他,只有读懂了,才可能写出不是忽悠人的东西。

所以,魏欣的风情,是我从作品中读出来的新发现。以前,我只知道他的善良与平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发现他的才情有更丰富的内涵。

当然,魏欣并不是光抒发风花雪月,万千风情,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有明确的表达。作为一个作家、诗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最基本的良知标准。这一点,我就不赘言了。

魏欣的内心,究竟还有什么样的精彩,还需要进一步探寻。他与郭子健、魏峰等人的“益狎甚”,还有与少龙诸友的调侃,也许都会隐藏着他的无限风情。

心领之意,因笔钝难以直达;信口开河,因情深无所顾忌。博欣弟一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