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中的随想
(2008-07-23 10:19:59)
标签:
杂谈/人生感悟 |
分类: 心灵絮语 |
这些天有些忙碌,不是工作,而是私事。
细细微微,跑来跑去的繁杂事务我本来就惧怕,偏偏这些事情摆在面前,好歹我已经不像二三十岁的时候那样风风火火急急匆匆了,很有耐心地进行着繁琐的体力、脑力劳动,最大的感触是累。
我想因为忙会影响我的创作,但这几天我发现并不是这回事。忙一天,躺在床上腰酸腿疼,这时候更渴望与文学的亲近,构思小说,看看书,随手写点东西,尘嚣烦恼渐渐远去,内心是一片沉静,感觉非常好。
回忆起高中毕业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时候,白天五点多起床开始干活,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吃过晚饭已经是八九点。吃过晚饭,我通常会趴在用脚手架的竹板铺成的“床”上写东西,记日记,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当然也看书。我和八九个工友住的是一个车库,一个25瓦的白炽灯挂在高高的房顶上,有些昏黄。在其他工友打牌聊天的噪杂声中,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趴在那里旁若无人地写作读书,那一幕至今想起来我都为自己感动。
我打工的时间并不长,但建筑工地上的苦累我体验得很深。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我能坚持写作读书,确实不容易。我一直为自己那时候的状态欣慰。那么苦,那么累,我并不沮丧,而是很乐观,不看书写作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遛马路逛公园(工地离公园很近),去看电影,看歌舞演出,偶然还会在小饭馆喝二两散酒。每天三元的工钱并不多,但足够我消费。我还抽上了烟,两毛钱一盒的“邙山炮”,烟纸是近乎黑色的,劲很大。因为我抽烟的老师第一次用这种烟教我,起点高,所以后来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抽这种烟,抽其他烟没味。
十年前30多岁的我自己一个人来郑州的时候感觉孤独,二十三年前不够20岁的我一个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却充满了朝气。为什么?我想,除了多年来一个人的学校生活习惯,应该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而后来自己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热闹的习惯(在单位自己还算是中心人物吧),突然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人生活,在单位也成了缄默的人,对未来也有点茫然,所以感觉孤独。也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繁忙中,文学是我的一个温馨情人,温暖我,安慰我,激发我,让我的灵魂安然沉静。也许,文学对人的意义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