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絮语 |
这几天随手翻看案头的李国文先生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以前读只是感觉李国文先生真乃博学,对中国历史、文学史了解得如此透彻,再就是对他笔下的非正常死亡的文人们的同情。而今再次阅读,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拾文于此,与朋友们共勉。
文人不该涉足政治
大概是因了孔子那句“学而优则仕”的名言,中国历代文人都有为官情结。
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很爱楚国,楚国却不爱他。他因为涉足政治,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愤而投江自杀。无独有偶,唐代诗人李白,因为涉足政治,最后被流放夜郎,后来勉强被赦免,却在回来的船上投江自尽,有一个伟大的诗人死于自杀。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太史公司马迁的命运更惨,他因为为李陵辩解而被施以“宫刑”,割去作为男人的根本,在污秽龌龊中苟度余生——也许,正是汉武帝刘彻这一“宫”,成就了司马迁较劲完成《史记》的不朽。而谢灵运,这位有着特殊贡献的山水诗人,不光有一斗之才(谢客自称:天下才共十斗,曹植占八斗,他自己占一斗,剩下的一斗天下人分去),而且富甲一方(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诗,可见其富豪),如果他好好当他的头牌诗人,做他的公子哥,也许会有更多的优秀诗作流传后世。可他偏偏介入皇家的党羽之争,最后落得个杀头的结局。
诸如此例,不胜枚举。可见,文人涉足政治没有好结果。而又有几个文人能够自持不沾染政治?往往,我们的清高都是装出来的,其实是假清高,无非没有机会,有了机会还不照样飞蛾扑火!
文人要狂但不能过
文人有点才情,狂傲是自然的,特别是诗人,如果不狂,就没有灵感,写不出好诗。谢灵运,李白,等等,都是恃才傲物,狂傲一世。
先说谢灵运,可以说他狂傲得不可一世,服饰华丽时髦,出入车从随行,生活奢华。登山随从上百人,可谓场面浩大。谢客敢如此,不仅他是个豪门子弟,当然与他是当时的头牌诗人不无关系。但正是这种狂傲,让他丢了脑袋。他在杀头的那一刻,还不忘潇洒地说,把我的胡子割下来做雕像用。这种气度是历代诗人所没有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气,挥毫作诗敢让权贵杨国忠(皇上的丈哥)脱靴,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研墨,足见其狂到什麽程度。而他终生所敬服的诗人,也就是谢脁(谢灵运的世侄),李白走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谢脁走过的地方。
再说当代的。刘绍棠是少年得志,14岁发表成名作,19岁成为全国文代会代表,当然他也很狂。其实很多文人是容忍不了文人的狂傲的。刘绍棠的狂傲就惹恼了茅盾先生,他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了这个血气方刚的文学新星,说有些年轻人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小文章,尾巴就翘起来了,等等。这一下子,就让刘绍棠沉寂20多年,一直到茅盾先生逝世才得以复出,然刘绍棠已经人过中年,没几年又因病去世,留下了很大的遗憾。
窃以为,文人应该有点狂傲,但不要过分,过分了,会招致麻烦,甚至招来灭顶之灾,杀身之祸。
文人不能谨小慎微
李国文先生如是说:谨小慎微的人做会计是材料,但做作家一定成不了大气候。
我认为这话极有道理。一个天天连话都不敢说的人,怎么能写出为民请命、独树一帜的作品?文人就要有文人的豪气,文人的清高,文人的不拘小节,文人的悲天悯人,文人的博大胸襟……
一个文人,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既怕招惹这个,又怕碰到那个,这不敢写,那不敢写,缩手缩脚,我认为这样的人就不算文人,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客。
文人就应该大胆,依靠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你看见的,无论是阳光的还是阴暗的。文人,有责任客观真实地去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