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杂谈杂谈 |
分类: 文学茶座 |
小说要写人性,同时也要抵达神性。而人性是被神性所笼罩的。表现人性,我们可以通过物,通过情节的推动,通过明暗、快慢、强弱等手段,可以具体它,凸现它。但神性却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见。有人用“光”来称呼它,就像上帝坐在高处吸烟,而上帝是沉默无言的。
通常,我们在文学创作中会关注人性,而会忽视神性的诉求。而通过人性叙述抵达神性又是作品的至高境界,这就要求,作家必须关注神性。
人性的内涵是深广的、包容的,人类的历史积淀和锤炼了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人类古往今来的整体的每一个个体如一滴水一样的诠释汇集人性之海,在人性的浮沉中升华出神性。可以说,人类通过许多方式和途径,自觉不自觉地走在通往神性的路上。
神性可以归结为生命的一种自在境界,每一条路都有可能通往神性。宗教的自觉、哲学的辩行、科学的探索、文学艺术的追求,这些的至高境界是相通的,都是在追求做为人在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无论表现的是精神还是物质的,最终都表现在所需所想所要的可自由自在的获得,虽然宗教的以及各种玄学崇尚无为无得,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精神和灵性的满足。
人与神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从人到神是生命发展、成长和回归的道路和指向。所谓的神是生命的高端发展和存在形式,人是生命低端的存在之一。
人与神存在着概念上的分别,但从生命的真实而言人与神在每个生命个体的彻悟与正解中得到统一。人大可不必盲目崇拜,神并不是高不可及,人可以成为神,这是生命的权利。从生命的本质而言,人、神因灵性而统一。人、神具备本初以来的本源因子,这就是灵性。灵性本来并无高低之分,但需要生命的觉知和开启,灵性的提升过程也就是开启和回归本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灵性种种不同的本源显化状态,这是人与神本质可统一的外显分别。
我们应以一种大胸怀来看待一切事物,要善于发现和引领神性的境界。一切生命的可贵探索精神,一切生命的真实高尚境界,都能通达和表达神性。
可以这样说,神性就存在于人性中,人性的升华就是神性,神性就是人性内在的潜能。所以神性不能外求,那会流于宗教的盲目崇拜和堕入真实的迷信。神性就是对人性内在的不断挖掘,从人性的复杂与混乱,到神性的有序与纯洁,内在的和谐,力与能量的共融不扰,一切复归本来的样子,得大真实、全真实,是为神的境界和世界。我们是谁呢?就是自己!我们要去哪里呢?就在这里!只有这种统一的认知,才不会有人神的差别对立,也不会有世界的殊同分别。安享自己的境界,安享自己的世界。
关于人性与神性,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把它看得很简单:人性就是作为人区别其他动物的属性,也就是在道德、法律等约束下的人的社会属性。而神性就是人类追求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为功利所困,像神仙一样逍遥生活的境界。
那么,窃以为,在作品中表现神性,就是通过表现人物人性矛盾,最终感悟到生命应该舒展、远离功名利禄,追求和谐自然的生活,从而抵达神性的境界。
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