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琼瑶于正案引发的三大争议如何判断?

(2015-05-08 08:27:20)
标签:

娱乐

琼瑶于正案

分类: 娱评热点
文/阳光

琼瑶于正案引发的三大争议如何判断?



       闹的沸沸扬扬的琼瑶于正案持续了近一年,受关注程度可想而知。两位在影视圈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琼瑶代表着几代人的少年与青春,而于正的穿越剧也影响着众多的90后观众。

      在这场持续半年的琼于案背后,有着太多的争议和不解。

      2014年12月25日,琼瑶起诉于正等侵害著作权案一审宣判,法院判决于正公开赔礼道歉并停止传播《宫锁连城》,五家被告共计赔偿琼瑶500万元。判决结果一出,激起法律界一片不解。500万元天价赔偿的依据在哪里?
   
       4月8日,琼瑶诉于正案二审开庭。于正方爆出新证据,力证琼瑶无诉讼主体资格。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一片哗然。事实上,从一审到二审,这起案件存在的模糊地带和争议,一直是律师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因为二审判决结果将对未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及影视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法律界人士表示“琼于案”一审实际存在三大争议,呼吁二审判决更加公平和负责任。

     琼于案的判决争议不断,一审判决赔偿琼瑶500万元,二审时又爆出新内幕,众多专业律师针对琼于案的判决集体发声,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看了更是摸不清头脑。如何合理的维护知识产权,又不跨越法律底线。到底如何判罚才合理?在法律面前,能否排除争议,做到公平公正?

       争议之一:判罚太重?
       高达500万的判罚争议不断,这判罚金额史无前例。琼于案引发的连坐判罚是否恰当?原审被告多达五方,除了于正本人以外,还有四家影视投资公司。有舆论认为这是“连坐”判罚打击面大,将滋生行业乱象?因编剧一人侵权,导致影视投资方受罚,如此判罚模式遭到影视圈的集体吐槽。其次停播是否合理,这也侧面加大了投资影视风险。

     争议之二:抄袭还是借鉴
       看电视剧多年,本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许多电视剧后面习惯打出以下14个字: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现如今,雷同的电视剧不计其数,比如穿越剧,最明显的剧情就是从现在一下穿越到千年前。比如青春题材电影,无一例外的出现堕胎、打架情节。如何判断一部电视剧是否抄袭,这需要法律做出准确判决。但如今的电视剧情节发展,都是大同小异。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不知道原本是出自哪,但又有哪位编剧敢保证自己的作品的所有情节在之前别人的作品中都没出现过?目前,在影视界知识产权存在不少的漏洞,如何区分雷同,抄袭还是借鉴?

     争议之三:舆论绑架法律?
       琼于案所引发的网络争持续发酵。网络出现的各种声音但愿不会影响法律的判罚。任何案件处理结果都要依靠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评判,不要根据网民因为讨厌或喜欢而根据舆论做出判断,于情不合,于法无据。怎样用客观冷静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法律不能听从舆论的摆布。
合作约稿请加 QQ:324776910(加时注明原因,不闲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