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家做客,说了一件下属的趣事;他从英国出差回来,在机场接到平日交情很好的女下属短信,大致内容是抱怨大老板劳民伤财的安排了对他的接机,而各部门协调不力,她不知如何是好。朋友调侃她,回:你们要问一个被接的人该怎么接他吗?下属却接着说:那么我把鲜花送到你家,就不去机场接你了你觉得如何?朋友无奈,答:不用接了,我自己能走。这时,下属才警觉起来,忙说:不管怎样一定要去接您。
回到国内,朋友少不得对下属一顿批评,说下属仗着和他的交情就忘了上下级的分寸。说给我听时,我笑:这就是孔子说的,近之不逊,远之恕。
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单位,家庭中也比比皆是。
一日,督导一本关于语言的书,说道汉语容易发生歧义,举了一个例子---你真行。用赞美的语气与嘲讽的语气说“你真行”,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一个惯常挖苦别人的人,就是赞美的说出这三个字,也会让人感觉异样。所以,现代人就说:你是最棒的。
这话说的让人毛骨悚然,就是赞美别人,也会因为语气的不同而给对方产生感觉的变化,更不要说那些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的夫妻对白了。
我们到底留了多少的误会给别人?这真的很难回答。一句话说不好,自己没发现。在对方心里就会引起波澜。一次无心的冒犯,就会改变对方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可怕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
生活中 这样的误会比比皆是,也许对你只是想引起一次讨论,但冷硬的语气马上引起了一次争吵,也许多你说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对方就是因为说话方式而难以接受。这时候,还是有必要告别那些想当然的说话方式。其实这也不难,不过是不要尝试着可以跟某人亲密无间。即便是与亲人的交往,也得遵循普遍的交际规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