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能否幸福持久,到最后拼的还是感情。所以,伤什么也别伤感情。
中国家庭从不缺少浪漫和真情
最近与一位女孩聊天,她的烦恼在于:男友似乎比较挑剔。从她的穿着打扮到行事风格,样样挑剔,稍有不对就训女儿般训斥一顿。女孩说,开始我觉得他做得很对,有些毛病我就是要改,可这样的次数多了,我难免要问:他这样做对我们的感情有何意义?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对于恋爱的解释,不过是两厢互有好感并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行为。如果没有好感就可互道珍重,轻轻放下,为何有了好感却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就算他所挑的都是对的,她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用他尖刻或冷漠的语调说出来,告诉她,这对感情有何帮助?谈恋爱,谈的难道不是感情,而是对错?
或者有这样的人,深知恋爱该怎么谈。在恋爱时把对方哄得团团转,就等着一朝“拿下”后好修理你,终于等到拜堂成亲,世俗气焰马上涨了起来,日子要按我的方式过,家里的钱要由我掌管,我要有实权,小孩的教育要听我的……两口子为家务事争得面红耳赤,有些一争就是一辈子。可不管谁说了算,再怎么争,那表面上不掌大权的事实上没少给自己妈一分钱,遇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也没少为自己谋划一寸,可是感情呢,就这样淡了,浅了,各有算计了。
在家庭里,维护一份情不重要吗?新年时看电视,一位心理专家竟说:婚后,要尽量忘掉婚前的总总好,这样你的日子才会过下去。我对这种说法不能同意。这种说法的前提是:婚姻是一定会归入平淡的,无情即婚姻。但放眼一看,中国家庭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了吗?那些和谐、美妙、幸福的家庭不是比比皆是吗?而那些生活的有趣味,有感情,不平淡的家庭,不也在我们其中?
可能,当我们不深入其中以粗鄙的解读来看中国家庭,当真比西方人平淡,夫妻做到10年即好似忘记拥抱亲吻,夫妻情淡到比白水还淡的地步。但那只是一般的认为。中国家庭的气质和精神经过千年文化的传承,早已形成独具一格的风貌:一个家庭,不可张扬、露富、含蓄地表达敬爱、小孩要读《孝经》、《弟子规》、要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要方、夫妻间要互敬互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民族的个性、文化的特质反映到家庭中,形成深厚而有韵味的家庭文化。可这个不张扬,不等于平淡,不露富,不等于贫穷,中国之家庭,从不缺少趣味,家庭成员间,从不缺少感情。
这不用看别的,你就看哪怕是在中国最贫穷的家庭里,
在衣箱上、饭桌上、破旧的电视上都不会缺少那么一束或塑料或绢布做的鲜花,你就可知道,中国家庭骨子里就是这么浪漫多情。
有人说平淡见真情,我却觉得错了,是有了真情所以才能够忍受平淡。那些七年之痒,十年之痛的话,某些人当成真理,令人不得不怀疑是在给自己的不幸找借口。
有真情的中国家庭,夫妻感情好肯定是放在首位的。当然,在经济社会里,评价一个好家庭的标准可能变成了钱多,房子大,好办事……钱多、房子大或者遇到的家庭矛盾会少些,可是它们取代不了夫妻感情好。如果说某某夫妻的感情好,就是到了今天仍是对这个家庭极大的认同和尊重。
夫妻间就是要感情好,感情好也非常简单,只要你在做事的时候,不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也不是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然,你要站在对这个家庭有利的角度考虑,同时也要站在不损害你们夫妻感情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就够了。
这两种考虑,一是实际的考虑,二是情感上的考虑。只站在对家庭有利的角度,这个考虑是极片面的。有时候,维护家庭的利益与增进夫妻情感是矛盾的。而感情,就是在这些小事中被磨损干净的。
比如遇到喜欢给娘家私房钱的妻子,丈夫如果制止肯定是基于家庭的考虑,想为这个家庭多积累一点,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到夫妻感情。所以丈夫在做的时候就要想出好办法,要慎重地做。而那些明知会伤害到家庭利益的事(给娘家私房钱),一方却执意要做,这本身就是在做一件伤感情的事。
我们看到幸福的家庭,那些笑逐言开的主妇,她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有奔头;我们也看到开始爽利后来疲塌的妻子,看到结婚时富丽堂皇几年后就破败不堪的家庭,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是谁在把爱情归于平淡,是谁把家庭归于维持,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