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约

标签:
情感分享 |
金秋之约
达汉吉
金秋时节,两位苗族老人,相约在南宁见面。
两位老人,都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已是耄耋之年,但整齐的衣装,矫健的步伐,愉快的谈吐,看上去像是六十来岁的知识分子。的确,他们都是大苗山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广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董玉珩,一个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胡擎权。
他们手拉手走在南宁金湖路上。正值金秋的傍晚,太阳斜照在桂花树上,刚刚盛开的花儿,散发着浓郁的清香。风躲进巷子,不见了踪影;只有几只鸟儿在树上歌唱,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它们一定知道,这两位老表久别重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一锅腊猪脚煮海带,一碟香煎溪水鱼仔,一碟红辣椒焖田鸡,外加两瓶过期白酒,这就是上表招待下表的全部佳肴。
上表十分激动,他站起来敬酒:热烈欢迎老表一家从广州来到南宁看望我们。老表夫妇退休以后,双双隐居广州,精心培养孙子,迄今大孙子已是初中三年级学子,二孙子上了小学,三孙也进了幼儿园,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为了表示祝贺,我今天特意拿了一瓶2007年的陈酿,酒有多老,我们就有多久没见面了。日夜想念,终于在南宁见面了。来吧,让我们干了这杯酒,了却这584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苦相思。
两个老表面对面,杯换杯,近距离凝视良久,才把千言万语一饮而尽,将彼此的美好祝愿珍藏在深心里。
过了一会,下表站起来了:我们胡家,解放前才定居林洞,多年来和董家关系密切、亲如弟兄。难忘小时候一起学习、一起吹芦笙、一起走寨对歌的欢乐情景,更难忘改革开放以来一起创办融水林校、一起制定和实施林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的光辉岁月。虽然这些年跟着孩子在广州生活,但每每走在珠江岸边,眺望遥远的桂北故乡,心里不免泛起无限的思念,那缕缕乡情中,总有童年的回忆,老表的身影。来吧,让我借一杯董家的陈酿,致敬久违的亲人。
“吱——”的一声,酒入肚,情洋溢,两位老表的深厚情谊久久地回响在包厢里。
上表亲切地为下表加菜,先是送上一块腊猪脚,末了又加了两块田鸡腿,生怕下表饿着似的。下表也不闲着,他给上表送上一块海带,又加了两条溪水鱼。
做完这些活儿,两位老表相互凝视,竟然笑出声来。那笑声里,有林洞村古枫树下童年的故事,有融水西洞林业学校校园中的快乐,还有跨越千山万水的十六年苦苦挂牵与期盼。
上表说,这辈子对得住组织,对得住学生,唯独对不住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早早地离开苗山、在外求学,作为父亲,自己没有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熟悉苗家人的风俗习惯,以至于到了今天,孩子们对苗家人的生存智慧懂得不多、掌握得不够完整和系统。这是我最亏欠孩子们的。
下表听了,不住地点头:是啊,我和爱人,也是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全部精力用在学校科学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上,没有把孩子带回故乡,为他们创造条件系统地接受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薰陶,到现在,连苗语都讲得不连贯,作为苗家人,作为父亲,我也很惭愧啊。
两位老表,又换了一杯酒。
上表深情地说,是的,因为我们欠孩子们的情意,所以要还债的。我退休以后,把精力用在苗学历史研究上,目前已完成《苗族历史简编》一书的编写任务,编写这本书,目的就是要孩子们懂得苗族苦难的历史,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最关注的是林洞村志的编写工作,因为,这本村志更系统、更深刻、更完整地记录林洞村历史渊源、民族迁徙、姓氏来源、族际关系、民族融合、风俗习惯、非遗项目等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下表认真地听,没有插一句话,没有分一丝心,那样子像是学生听老师讲课一般专心致志。待上表讲完,才接过话题:我非常赞成上表的观点。苗族的历史虽然很悠久,但长期被反动统治者压迫、剥削、镇压,苗家人经历的重重苦难不堪回首。所以,从编写村志入手,加强历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家园,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上表说,上个月,我回到融水,参加林洞村志编写领导小组会议,从戴建华、吴家示两个老表介绍的情况来看,全村群众编写出版村志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有群众大力支持,所以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目前前期材料收集工作已近尾声,部分章节已经在组织起草,总体推进情况良好。
下表听了,立即端起酒杯,真诚地敬了过去:这个消息,我听了十分高兴。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自觉把本姓氏、本宗族、本村屯的材料收集到位,后期编写工作就有了保障。编写村志,不是几个发起人个人的事情,而是全村群众共同关心的大事。我们在外工作的乡亲,要自觉投入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去,主动收集材料,将自己所了解、所熟悉的情况收集整理好,提供给编写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酒店打烊的时候,两位老表还在亲切交谈中。
走在街道上,十六的月亮很圆很圆,十六的夜晚很静很静,两位老表手拉手交谈的每句苗语,都带着深情,像一只只多情的夜莺,张开翅膀,在银色的星空下,向着故乡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