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融水苗族十二大碗宴俗

(2023-02-02 07:47:09)
标签:

情感分享

 

融水苗族十二大碗宴俗

 

达汉吉

 

小时候,物资匮乏,生活艰难,吃不饱是常事。每天面对黑压压的木薯饭和一碗醒辣辣的盐碟,即使饿得发慌,也常常没有胃口。这时,母亲就骂道:你不吃木薯饭,想吃十二大碗---做梦去吧!

从此,就知道了苗家人还有十二大碗的宴俗。但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有吃过十二大碗;就是参加工作以后,因为生活在城里,竟然也没有品尝过苗族十二大碗。

癸卯年正月初三,侄女韦春华乔迁,作为姑丈,我携全家人前往祝贺,意外地享受了苗族传统十二大碗的隆重礼遇。

晚上,回到家里,回想白天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记下所见所闻,以作记念。

韦春华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第一届“春蕾计划”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南宁工作,现是广西小红帽集团南宁学区的负责人。结婚以后,与丈夫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首府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并决定在癸卯年正月初三入居。

喜讯传来,生活在山村里的父母亲兴奋得难以入眠,当即电话告诉女儿:乔迁之日,父母亲将从融水老家带来特制的苗族十二大碗,以示祝贺。

得知这个消息,韦春华夫妇也激动得睡不着,立即把喜讯喜讯告诉亲朋好友,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前来品尝苗族传统十二大碗。

正月初三的中午,当我们一家来到琅东汽车站附近小区的新居时,苗族十二大碗已经整整齐齐地摆上了桌子。我仔细地看了一下,计有扣肉、白切鸡、白切鸭、腊鲤、重阳笋、脆排骨、粉蒸肉、清蒸虾、清蒸鲈鱼、腊肠、龙棒、糯米饭,都是特制的大碗佳肴。

十二点正,主客正式入席。长辈集中在一桌,青年集中在一桌,小孩自己在一桌。桌桌都是苗族传统的十二大碗。

按照苗族习俗,上桌以后,大家首先要把十二大碗的佳肴全部品尝、给出评价以后,才能进入敬酒的程序。由于我的辈份高,理所当然就成为了第一个发言者。我站起来,用愉快的语调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我们融水是全国有名的百节之乡,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摆宴席。融水的宴席,以十二大碗为最高礼遇,但迄今为止,我没有品尝过苗族的十二大碗。没想到的是,今天非常荣幸在春华的新居享受了十二大碗的最高礼遇。这十二大碗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鲜、淳、爽、香、甜、大六个字。鲜是食材新鲜,都是地地道道的苗山土货;淳是佳肴味道鲜美,纯正自然;爽是入口有嚼头,越嚼越上瘾;香是佳肴古色古香,洋溢着苗山特有的传统香味;甜是每一种佳肴,都保持自然清甜;大是佳肴形状超大,排骨、扣肉、腊鲤等等,比往时大块得多。总之,今天吃苗族的十二大碗,感觉特别的幸福,特别的快乐,特别的感动,特别的豪迈。

可能是感同身受的缘故,待我说完,大家热烈地鼓掌起来。

宴会进入第二阶段以后,我利用敬酒的机会,请教了春华的父亲:阿舅,苗族十二大碗宴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阿舅是个实在的男人,为了让孩子茁壮成长,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是远近闻名的苗族厨师。他从来都是言简意赅:大碗扣敬亲人,大公鸡迎新春,大青鸭开新年,大鲤鱼跳龙门,大笋锅节节高,大海虾行大运,大蒸鲈事事顺,大粉蒸团结紧,大糯饭五谷丰,大排骨家业兴,大腊肠求同心,大龙棒送吉祥。

我听了阿舅的介绍,仍然不够理解:融水苗族十二大碗,内容是不是都相同?

阿舅摇头说:不同场合,不同性质,十二大碗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打同年时,如果是牛同年,十二大碗是牛百宝、牛肉、牛红、牛杂、牛骨、牛排、牛头、牛尾、牛蹄、牛汤、牛粥加糯米饭,要充分体现全牛宴的特点和内涵。人们之所以强调十二大碗,目的是讲究吉利数字,十二代表一年,是年年如意、岁岁平安的意思。

敬完酒,我又问:每年回家吃喜酒,我都特别注意桌上的佳肴,一般都是十大碗,极少有十二大碗的。这是为什么?

阿舅禁不住笑起来:你是知道的,过去受条件限制,苗家人能够做到六菜、八菜的规格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做到十菜的不多。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富起来的苗家人十分注意礼仪问题,大凡红喜事,一般都按十二大碗的规格。就连平时请客,也十分注意细节,都会交待一句:按苗家最高礼仪备菜。所谓最高礼仪,实际上就是上桌的佳肴要达到十二样。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传统的传承。

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于是,真诚地给阿舅敬酒:今天,享受苗家的最高礼遇,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听您这么一介绍,自己也长了知识,谢谢!

阿舅喝完酒,平静地说:你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城市到城市,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是缺乏了解的,融水之所以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除了山水奇特、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民居古朴外,民族特色饮食应该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之一。

阿舅这番话,更让我惭愧了,因为我早年曾经发表过关于融水民族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文章,当时我提出发展融水民族旅游业关键是政策要放宽、管理要规范、服务要周到等等。听了阿舅的这番话,我才感觉到自己认知的浅薄。想到这里,老脸羞得发烫。

酒后喝茶,我和爱人诚恳地邀请阿舅翠日到家里小聚,可阿舅说没有空。我连忙追问,既然到了南宁,为什么不多住几日。

阿舅轻声地说:这些年,年轻人过完初五,就外出打工、上班了,留下老少口在村里,他们是留守一族,讲不得话、出不去逛,但年节还没有过完,想吃没有人做,想聚没有人召集,十分无奈。所以,我每年都回去,把他们召集到家里来,精心做十二大碗给他们分享,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寨老说,在没有品尝春华爸做的苗家十二大碗之前,等于这年节还没有过完,春华爸的十二大碗已经成为我们留守老少的团圆饭。

阿舅这番话,让我十分感动,我于是对他说:十年前,寨老曾经来过南宁,在我们家住了几天。妻子每天做正宗的苗家菜招待他们,我不会做菜,但每天能够抽出时间陪同他们喝酒聊天。寨老十分感动,他对妻子说,你哥每年给我们留守老少做十二大碗,现在到了南宁,你这位姑姑也为我们做正宗苗菜,这不仅是良地村的传统,更重要是一种尊重、孝敬,我们苗家人应该把这个优良传统和精湛技艺世代传承下去。那次以后,我就知道您每年春节初五之后给自己分派的光荣任务,我和妻子都支持您的做法。

阿舅真诚地说:解放前,我们苗家人生活拮据,心有余而力不足,十二大碗只能是一种美好向往。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苗家人逐渐富起来了,利用我们在外掌握的精湛厨艺,每年做一次佳肴款待乡亲父老,这是应该的。其实,开始的时候,我的父母亲还健在,每次做十二大碗,他们都到村里邀请那些和他们一样的留守老人一起来分享。久而久之,通过留守老少的宣传,就逐渐成为村里的一项公益活动。后来,父母亲先后去世了,但这个项目保留下来了。

我再次被阿舅的话感动:阿舅啊,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您是1991年外出打工的,这样算起来,您给村里老少做十二大碗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样吧,既然我们知道了您这次回家的任务,那么,我们也给您凑点份子钱,表达一点心意,行不?

阿舅一听,态度坚决起来:不行,凑份子钱请村里老少吃长桌宴,那是每年敬老节的一项公益活动,由韦宏县长、红光局长他们亲自组织,我做的十二大碗纯粹是个人的一片心意。而且,听说我今年继续做这件好事,上坎亲家亲自送来一头大肥猪,恳求我要用这头大肥猪做一餐更加丰盛的十二大碗,招待村里的亲人,表达他们对新亲旧戚的感激之情。如果收了你们的份子钱,我就对不起上坎亲家的诚挚感情。

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一个普通农民,虽然家庭并不宽裕,但他铭记恩情,用行动来表达感恩之心,为了一个信念坚持了三十多年,而且还要传承下去,这种境界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到了这时,我终于明白:苗家十二大碗,表达的是一种纯洁无瑕的真挚情感,是苗家人千百年来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甜蜜日子的一种传统方式。

 

                  癸卯年正月初三早上写于民歌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苗家的红丝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