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伪装高素质公民为何失败

标签:
800天环游地球孤独川陵mkx作业本杂谈 |
分类: 独行杂文 |
前几天看“作业本”的《一个中国小市民伪装高素质公民的失败经历》(以下简称《经历》),写得挺好玩的,比有些笑话还好看。作者通过描写自己一天生活的经历,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却又让人无可奈何的问题。其实从作业本的文字中,也能看到很多积极的东西,他可能没意识到,也许意识到了,但人总是不知足的嘛,不满是进步的开端。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他的生活其实可以更美好。作业本的《经历》分为9个小段落:
在第1段中他去理发店理发,为了显示自己“善良”,他没找师傅找了一个没事儿做的学徒工。其实这种自认为“善良”的思维模式带给我们很多麻烦。不看重手艺,不看重服务,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习惯,自古工匠和厨师的地位都很低,也难怪那个学徒不专心学手艺,只顾着推销产品了。豆腐渣工程其实就是这种思维造成的,同样是钢筋,为啥不买便宜点儿的呢?有人可能说贵的也未必好,这又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
在第2段中作业本在路边摊买了一个煎饼果子,里面放了一根没牌子的香肠,越吃越恶心。这正其实说明了我们社会进步了很多,回忆一下80年代,在没有煎饼果子的年代里,有根香肠就觉得很不错了,谁管它有没有牌子。我记得小时候吃面包,大概是88-89年吧,居然吃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玻璃,算我命大,进了肠子里我就完了。此外,和印度等邻国比较一下,我们已经算幸福的了,那里的香肠说不定连包装纸都没有。
第3段作业本遇到了一个乞丐,兜里只有1毛钱和一张100块的,他只给了1毛,乞丐让他再给点。其实这说明老板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乞丐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其他国家乞丐也是如此的,可能也就是欧美的乞丐心态比较平和,给多少都无所谓。不过据说巴黎的乞丐星期天不工作的,因此乞丐要求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
第4段作业本打车排队,却因为总有人加赛儿,结果没打到车,最终只好回家取车。你看,中国的小市民都有车开,有房子住,我离开中国不过10多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不过不得不承认,许多中国人生活得都太自我了,忽视了别人,不过也不能全怪她们,出租车不够多而已。
第5段买街边小贩的水果,结果缺斤短两,这个上面已经提到过,作业本的“善良”害了自己,善良的心态可以留住,但善良的行为可能要换种方式来进行。缺斤短两还是小问题,如果水果上有过量的农药才是大问题。虽然超市里的东西也不是说全都没问题,但出问题的机会比街边的小。作业本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老百姓不知道1%有问题的奶粉是什么牌子”,其实答案很简单,销售渠道越是不正规有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去信誉比较好的商店或者外国人开的超市买就可以了,国外的奶粉也未必都没问题。
第6段关于开车加塞儿的问题,这个不是中国独有的,任何大城市可能都有这种现象。我倒是觉得中国司机挺大肚的,10年前在中国开车,碰了前面那人的保险杠,轻轻地刮了一下,那人说这么一点儿不算啥,就这么让我走了。交通法规也只能这么制定,一旦出了事情也好分清责任。
第7段吃烧烤分不清是什么肉,和第5段买水果第2段买煎饼果子一样,别吃太便宜的,吃了便宜的就别太挑剔。国外的食物是放心,但国外的餐饮业价格是相当昂贵的,就算在街边吃Kebab(西方的烤肉),一小块几个欧元就没了,所以他们的质量才好啊。这又回到了第2段中的问题,人力成本低,食材成本高,那只能在食物上做手脚了。如果食物的人工成本高,就不会这样了。其实去个放心店,就安全多了,多花不了多少钱。
第8段作业本写自己回家后回想一天的生活,感觉掉进了粪坑,一直努力向外爬。从自我做起是一件好事,不过改变都是一点一点来的,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别太贪心了。至于粪坑,那实在有点儿夸张了,以作业本的年龄来看,应该经历过80年代的生活,也许70年代也经历过,今天的生活和过去比不要太幸福了吧。
第9段是作业本对社会的期望,公平一些,相互之间客气一些,这一段我没什么要说的,我的希望也是一样的。
后一篇:克罗地亚也有一座威尼斯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