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0后愤青的理想立交计划(5) 理想立交桥根治交通拥堵

(2008-08-22 21:59:24)
标签:

孤独川陵

孤独星球

谢川陵

谢星明

周游世界

交通

堵车

分类: 独行杂文
北京到处是宽阔的马路,星罗棋布且漂亮的立交桥,然而交通却如此拥堵。前几年,在中关村堵车时,突然涌出一个念头:能否去掉立交桥上的红绿灯,而变成畅通无阻的立交桥呢?

仔细观察北京的立交桥,大多数的立交桥都是一种简易的立交桥,更形象地说是名不副实或功能残缺不全的立交桥(不是有红绿灯、就是不能全互通,车流与人流混杂),即使是全互通的四苜蓿叶立交桥,也存在车与车的交叉点(或冲突点),车与人的交叉就更为突出,当车和人多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拥堵。因此,功能残缺不全的立交桥使车流不畅,是产生拥堵的主要原因。

我开始关注立交桥,在网上搜索立交桥、实地拍摄立交桥、查看相关的书籍,试图将行车路线进行各种排列、组合构成新的立交桥。不断的学习、探索,渐渐地在脑海中出现了一种理想的立交桥,它具备完善的功能、使道路畅通无阻、行人不必过天桥和下地道的全新的立交桥。

1.    什么是理想立交桥

理想是什么,是幻想、梦想、妄想?不,它比幻想更加成熟、比梦想更加实际,比妄想更有希望。
理想立交桥是我梦想中的一座桥,在这座桥上,汽车可以在四个方向上前后左右飞奔如流,在地面上行人可以穿流如织。

  交叉道口以十字交叉居多,主要十字路口的理想立交桥应该是功能齐全、结构简单、畅通无阻的立交桥,应具有如下特点:
无障碍:方便残障人员通行,最好人在地面行走,不上桥也不下地。
全互通:两条道路的四个方向上允许汽车、人和非机动车直行、左拐、右拐、调头
全分流:车与车、人(和非机动车)与车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层数少:最好是地面及地上一层。
占地少:立交桥中心区尽可能占地少。
投资少,缩短桥梁及道路长度(最好全部采用预应力简支板桥)
四对称:四个方向上的直行、左拐、右拐、调头的行驶轨迹相同、简单清晰
这种立交桥,我们称为全互通、全分流、无障碍、中心对称立交桥,具有一无、二全、三少、四对称的特点,它就是我心中的理想立交桥。

2.    茫茫数海多年探索

经过很多次的失败之后,不得不尝试使用数学的方法,建立立交桥的数学模型。四个方向上汽车直行、左拐、右拐、调头的16条车道看作有一定宽度的16条空间曲线Z01=f01(x,y)、Z02=f02(x,y)、……、Z16=f16(x,y),同样,人(和非机动车)也有16条道路,也看作有一定宽度的16条空间曲线Z17=f17(x,y)、Z18=f18(x,y)、……、Z32=f32(x,y)。这样,能否找到畅通无阻的立交桥,就变成了能否找到32条相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空间曲线,也就是要解由五百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其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究竟是有解还是无解?

方程之多,你会觉得无从下手,但仔细一想,我们很容易找到它的一个解,即人走地面,2、3层直行和右拐,4层一对左拐,5层一对左拐。显然这个解不符合理想立交桥的条件。
40后愤青的理想立交计划(5) <wbr>理想立交桥根治交通拥堵
file:///C:/DOCUME%7E1/CHUANL%7E1/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jpg理想立交桥根治交通拥堵" />

问题的简化
考虑对称性,即四个方向上的直行、左拐、右拐、调头的行驶轨迹相同,其轨迹方程就具有对称性。
考虑无障碍,方便残障人员通行,人在地面行走,不上桥也不下地,16条空间曲线Z17=f17(x,y)、Z18=f18(x,y)、……、Z32=f32(x,y)就简化为16条平面曲线Y17=f17(x)、Y18=f18(x)、……、Y32=f32(x)
考虑层数少,最好是地面及地上一层,则有Zi ≤ 层高    ( 1 ≤ i ≤ 16 )

特解法
直接求解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考虑从“对称性”出发求其特解,先用“刀切变形法”将最简单的跨线桥由一点交叉变成多点交叉,再通过变形,找到了四组(每一组都有无穷多个)特解,再将特解优化,最终产生了符合上述条件的理想立交桥的特解(描述立交桥汽车走向的数学模型),它就是“全互通、全分流、无障碍、对称立交桥的数学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设计的立交桥实现了全互通(两条道路的四个方向上允许汽车、人和非机动车直行、左拐、右拐、调头)、全分流(车与车、人、非机动车与车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无障碍(人在地面行走,不上桥也不下地)、对称(四个方向上的直行、左拐、右拐、调头的行驶轨迹相同),立交桥中心区占地少,只有地面及地上一层,共有四座小型跨线桥和上下引桥(引桥下有四个过人涵洞)。

3.    以“理想立交桥”为节点组成现代城市地面交通的道路网络
理想立交桥实现了“一桥飞架十字口,从此拥堵变通途”。
汽车进入大众时代的今天,无论建设新城市(或新区)还是改造老城市,控制交通拥堵无疑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道难题,一种无“红绿灯”、畅通无阻的路网结构应该是首选,这就是我们的“理想立交”计划。
这种路网由主、次干道交替组成,为了节省开支,主、次节点采用不同的立交桥。
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点称为主节点,采用“理想立交桥”。
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次干道与次干道交叉点称为次节点,采用较矮的简易(下面能过小车,但不能过大车)跨线桥(有右拐、无左拐、无调头)。
这种道路网络如下图所示(理想立交桥的模型暂时不能公开,请谅解):

40后愤青的理想立交计划(5) <wbr>理想立交桥根治交通拥堵


作者:清华大学退休教师 谢星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