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 芦敏
一、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能区分面积和周长,并能熟练运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面积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四、教学难点: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
开门见山的导入复习课,出示复习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能区分面积和周长,并能熟练运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二)智勇大闯关
第一关 基础知识我会答
为了闯第一关,同学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指名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并出示易错题。
两名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出示练习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1、铅笔盒的面积是160(
2、
数学课本长26(
3、
操场的面积是720(
4、
大楼高约20(
5、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做练习题。
填空。
8=(
200c=(
20000c=(
)
指名回答,重点讲解易错题。
师:第一关我们顺利地闯过去了,我们得到了第一面小红旗。现在我们一起来闯第二关“面积、周长我会辨”。这一关,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怎样区分面积和周长?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易错题:
下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对吗?
5
5×8=40(厘米)
学生说说为什么错,提醒学生在计算面积时一定要用面积单位。
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填写表一:区分面积和周长。
|
|
周长 |
面积 |
||
|
含义 |
|
|
||
|
计量单位 |
|
|
||
|
计算方法 (填公式) |
长方形 |
|
长方形 |
|
|
正方形 |
|
正方形 |
|
|
小组先讨论、交流,然后填表。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想一想:下图中,甲、乙的面积相同吗?周长呢?
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面积相同,为什么周长不同。
师: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现在老师来考考同学们。请同学们拿出答题纸,填写表二。
|
图形 |
长(m) |
宽(m) |
周长(m) |
面积( ) |
|
长方形A |
10 |
5 |
|
|
|
长方形B |
|
10 |
60 |
|
|
长方形C |
|
4 |
|
24 |
学生说说怎样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继续巩固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师:我们闯过了第二关,又得到了第二面小红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闯第三关“知识提升我会做”。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对还是错。
(1)一个长方形长7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2平方米。( )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面积是25厘米。
(3)小红的身高是130厘米。
(4)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是相等的。
(5)
小明房间的面积是18平方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如果错,说说为什么错。
2、
此题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注意转换单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真不错,我们闯过了第三关,得到了第三面小红旗,同学们真棒!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鼓励学生多说、大胆说。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有三个信息窗,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区别,知识点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三点:
1.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智勇大闯关”的闯关游戏,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读题,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组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巩固本课知识点。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要掌握的知识点。
3.边复习边练习,先形成只是网络,然后每个知识点后都有相应的练习,接着再将知识综合运用,进而将本课的知识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的设计,学生容易掌握,容易吸收。
不足之处,通过本次的整理和复习,我发现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条理性不强,对知识的表述不够严密。这也反映出我的教学中训练的不够细致,对孩子的课堂表达等能力要求不高,今后需要加强,多让学生自己锻炼,不断提高他们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