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华夏时报》社论版 |
旅游门票频频提价应该被叫停
北平客
日前,黄山风景区一批知名景点发布消息,称从6月1日起提高门票价格。在黄山市政府网站等网站论坛上,景点门票提价的话题成为热门帖,数千市民表示很多景点的门票价格太高,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旅游景区的票价升高,是上个世纪末中国旅游升温之后的一大特点。伴随着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旅游门票的价格提高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近几年来的旅游门票提价加速,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设计。比如,2005年黄山风景区门票旺季由120元上调到了200元,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门票从158元上调至245元等;人文景观集中的北京各大景区门票价格涨幅也很大。
这些此起彼伏的旅游门票涨价,其动因复杂。其中,经济因素最为重要。一些著名景区景点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而这些公司掌握部分自由提价权利,为了公司的个体利益,提高景区门票价格是增加利润的手段。不仅如此,部分地方政府的税收考量也是一种推动力量,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提价增加财政收入。其实不然。从长远来看,门票价格过高是劣性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表现,既不利于景区发展,也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过高的门票价格虽然会带来短时获益,但人次减少无疑会影响到当地娱乐、购物、餐饮等旅游链条中其他环节的整体发展。
从维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来讲,过高的门票价格剥夺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旅游权利。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祖先留下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它们是公共资源,属于社会公益性地域,不收门票或适当收取门票以对景区进行维护是必要的,也是国人能够理解的,但是,把名胜古迹进行市场化运作,依靠国家公共资源牟取暴利却是非常不合适的,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此,遏制旅游景区自身和地方政府的赢利冲动,叫停当下的提价之举应该成为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考虑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让这些公共遗产摆脱其现有的不正常的单一经济面孔,更好地发掘其被忽视了环境效益与能够传承给后人的精神、文化和历史价值。如果大多数人对旅游景区只能望而却步,那无疑是背离了社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