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趁機聊聊在說說故事,結構與人物

(2012-08-12 12:10:50)
标签:

杂谈

故事就是“人物”和“戲劇結構”的相互搏殺,尋找平衡。“人物”和“結構”,中國傳統喜歡從人物講,生出“傳奇”,而古希臘把根子扎在戲劇結構上,本質上宇宙觀很多差異。比如,其實傳奇裡的宿命與悲劇之中的命運不太一樣。“人物”投射出結構,非徹底功能,有呼吸,就給結構不經意的破壞,就是生動。

 

在中國傳統的敘事,需要長篇幅了最終是章回體,而在戲曲中則是折子戲的集合方式。這裡面有點“結構”的問題,比如也可以講呼應留白之類,但是大抵不很嚴格。這種東西到了強調2小時左右的敘事時自然變得不太好用,這個時間長度需要的緊湊、高效和嚴密,把來自古希臘的“戲劇”的聚能和釋放效益彰顯了。

 

日本很多電影在學習結構能力之後,也慣用人物的視角破拆,所以日本電影的敘事很有特點,這點韓國電影則更為徹底西化。但是不管如何,在商業電影生產中,“結構”已經是不可逃避的東西。有了這個才有後面滋生的更為工業消費文化系統的“類型”。其實,大抵不如這樣說,你會了結構,反而可以有更多時間思考人物了。

 

所以,我在工作的時候和搭檔們經常說一句話,公式的事情咱們別費時間了,第一時間給出故事結構,然後集中精氣神去思考人物,人物會帶出變通和生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