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者
(2012-08-09 21:59:45)
标签:
杂谈 |
《聽風者》(是叫這個名字吧?有點恍惚。)看完後,覺得各個部門最合格的是音樂,然後是聲音設計(雖然還是粗糙,好像是泰國的?)。其他的部門和領域,唉。《聽風者》估計是幾個人把預算占了差不多,其他不能就只能想法省錢來弄,結果是劇本寒酸、視覺洩氣,在這個情況下,音樂和聲音就顯得有點份量了。
《聽風者》沒有電視劇好看,當然《暗算》電視劇算是歪打正著,一種文藝腔幫助了對人物的塑造,而且有一個很好的類型故事的底子拖著。但是到了電影裡,導演肯定不想走這個路子,但是錢又不能去真正把槍戰啊、暗殺啊等動作場面做起來,所以基本上緊張不夠,文藝腔的人物變成MV和莫名其妙的港片喜劇影子的混合物,看著梁朝偉和周迅簡直不知道他們在搞喜劇呢,還是搞什麼。
《聽風者》這條路還是要接續下去的,這個類型的空間在,而且每探索接近一下“人”,都會有價值,這在中國很值得努力。但是片子裡的所謂虛擬的兩個三角,兩男兩女的情感都太沒有認真去做了,任務、假愛真情什麼的雖然有雷區,但是電視劇《暗算》、《潛伏》、《懸崖》都還有很好的表率,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就是一定要講“信仰”對“人“的折磨,而在這個港人的版本中卻完全沒有了。電視劇的好處就是可以用這些個寫人的方式去規避動作場面,到電影裡其實要求兩個非常均衡,甚至動作性視覺性的緊張刺激要比寫人更重要了,在《風聲》中這點很明顯。
這個《聽風者》在開始的兩板斧的所謂“爆戲”之後,就靠假三角,和更加莫名其妙的五怪麻將局和誰是“重慶”這種東西,算是想折騰點啥,但是又全然沒有啥意思,用的套路又老又沒趣。
這個概念,這個CAST,這個投資組合,當然可以保著票房上揚,但是總是有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所謂成功了。
前一篇:《聽風者》
后一篇:趁機聊聊在說說故事,結構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