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侯麦的采访
(2010-01-14 16:18: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LDR:
杜庆春: 独特性? 没有什么特别独特的地方,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
LDR: 他在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中相对温和.成熟,但是反而对世界有很一贯的关注方式。 你感性的也好理性的也好谈谈吧。
杜庆春: 可能一般看起来觉得,对白非常多,很絮叨。喜欢小说的,也许还觉得比较文学。在深里说,侯麦就有自己的电影所植根的传统,和他要关切的问题。
LDR: 什么传统?什么问题?
杜庆春: 这些还是会回答一般观众的基础印象上,比如,人溜溜达达的、犹豫又冲动、循环而往复,总之就是人唉人,都市的工作和闲暇都被关注。这里面他试图把电影和法国的戏剧和文学的传统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维度。所以,试图将电影性建构在一个更为微妙和深层的问题意识上。
LDR:候麦电影的文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他把不止电影作为自己文学的延伸?
杜庆春: 侯麦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电影制度本身的迷人之处,小小的剧作,人和人之间相当亲密,侯麦长期给自己的剧组的人做饭吃。很低的成本,但是总能回收成本,也就是有相当不错的再生产的基础。他的电影的这种气质非常迷人,没有大的资本的盈利,也没有基金会赞助出的电影的那种感受。
LDR: 是的,这也是我想采访剧组成员的延伸?
杜庆春:侯麦电影是针对文学和戏剧传统的电影思考,不是文学的电影化的延续。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LDR: 这是候麦的的哲学?
杜庆春: 就是这种电影人几乎消失了
LDR: 如果说,新浪潮很多导演都有自己的哲学依据去拍电影的话
杜庆春: 这种传统里滋生的电影人几乎消失了
LDR: 候麦的作品中可以读解出他的世界观么?
杜庆春: 新浪潮,估计侯麦和新浪潮没有多少关系,哈哈,除去他和这帮人相识,并且也因此做了自己的电影
LDR: 他当年做电影手册,并且也是所谓的五虎将之一,他的电影思考是什么?
杜庆春: 他比一般意义上的新浪潮导演要大一茬。他的电影思考就是在文学和戏剧的脉络中寻找电影的本质,电影如何能够接住这些伟大传统,但是又完全能够成为自己的本质。
LDR: 那你觉得候麦呈现给我们的本质是怎样的? 他试图说明什么?比如六个道德故事; 比较坚持单一的叙事,不看重故事本身的surprise
杜庆春: 所以他的电影语言的本质意义就是在看起来延续了文学性和戏剧性的表述之后的,在纪录的实质上的电影性,这种电影性非常内在和本质。当然,他对叙事结构的思考也非常深入,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
LDR: 所以你觉得候麦其时是讲故事的高手〉?
杜庆春: 我个人觉得侯麦不是要和观众交流电影的本质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LDR: 那观众的角度,候麦的电影至今不乏拥趸,你觉得原因何在?
杜庆春: 对于电影的本质思考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使用这种思考来解决表达“人”的问题,而这种表达对于他而言有着一个强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文学的和戏剧的。喜欢侯麦的人,很多的时候就是在这个“人”的命题上和侯麦进行沟通的,要知道他写的“人”,和我们现在所谓的“文青”有很多可共鸣的地方。
LDR: 我觉得候麦很善于控制,比如绿光,在别人作品中很容易被认为是矫情的女主人公情结,却可以给人认同感
杜庆春: 侯麦的这种对电影的态度其实也很好,他不是要和观众讨论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为什么是艺术,他只是要做这种思考,因为这种思考才能解决他要表述人的叙事努力的问题。人家是写矫情的生活,而不是生活中的矫情,把矫情和生活分离来做自然不行,侯麦不是分离性的。所以侯麦的叙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无论是结构的处理,场景的选择,人物处境的选择,已经台词,都是如此。
LDR: 所以他试图洞穿生活的荒谬和本质给观众?候麦表述了怎样的“人”
杜庆春: 你看,我们经常说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差异,我们经常说艺术电影是搞电影艺术的,商业电影是逗人开心来挣钱的。所以,我们的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搞得很分裂,其实如果你思考电影只是为了表达人的需求,那么就很好办了,我们只有对人的思考的差异了。侯麦的电影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这么看。然后再讨论他的艺术。
侯麦就是表达了矫情的人啊,或者说“情多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