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发言两则
(2010-01-04 14:49: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聊天记录 |
我其实也不知道研究历史有什么用处?
但是如果历史可以研究,自然就有用处
历史可以研究,则说明,历史是可以被进入的,我说被进入在于我们一方面可以把历史看成一个客体存在,但是却只能被一个主体进入,或者再表述出来。
如果历史可以被进入,就可以不断地诉求一种构造,如何去构造一个历史,就涉及如何认知一个生成出来的物或者事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认知是对“我”的可能性的认知。
在这个意义上,我如果没有记错,我倒是想起海德格在《存在与时间》的开篇强调,所谓本体论的希腊文愿意就是存在论。
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我愿意将此看成,如果我们承认是“历史性的”,那么我们就是被构造的且还会被构造下去的,“历史”就是可以持续下去的未来的全部可能性。在这里意义上,研究历史,就是未来化自己,将“我”变成为“我的未完成状况”。在历史中,我们就生成的状况不断的再表述,也就意味着我们又一次进入未来,这个未来以及不同以此次再表述之前的现实。
每一次当下,就是历史的未完成状况和未来的的确未来状况的交集。
这是我的胡思乱想。请批评。
我一直避免讨论“真相”,也就是重述历史和真相的追求之间的关联性,在这个问题上,是不重要的。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此处不涉及道德问题,也就是如何道德的重述历史,或者讲历史重述的更加道德,只有面对历史真相,才能面对道德,或者反之。
我一直避免讨论一种非历史性的,或者非时序性的存在论。因为我没有此种体验,而且也不希望有这种体验。无论如何跳出因果,才是将哲学变成和现实完全无关联的玄想。对我而言哲学就是生活层面的。
哲学就是生活层面的,对于历史的不断重新构造,以及以此坚持未来的可能性,就是去发掘“货币-市场-商品”等等关联性的不断生成。一种“新”的连带就是历史的新意,也就是未来。不断构建“连带”关系,才是跳出因果,此时跳出因果就是创建现实困境的突围。
我不懂佛学,但是我也不觉得有哪一种哲学更加高明,如果认为一种哲学更加高明,那么就陷入一种孤立的连带关系了,这种做法本身不是超越历史的,而是被完成的历史固定化了,未来于是就被取消了。历史成为完成时之后,未来就消失了,于是现实就成为必须要被低级化的“不得以”,所以希冀一种跳出“轮回”吧!
几千年前一些人觉得痛苦,于是希望摆脱现世的痛苦,建筑在时间序列上的前世今生和来世的轮回之苦对于我而言,我只觉得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包括着它的历史和它的未来。现在,我们依然觉得痛苦,我只能面对这个“现实”,但绝不脱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