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红袖章
(2009-11-13 20:56: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有一搭没一搭的 |
南京某高校,出现红袖章人类,他们奉学校之命监督校园情侣相处风气,也就是校园的风纪管理,与胡同和大院的大妈管随地吐痰之类相比自然是一个大新闻。虽然这个新闻,说来说去的具体内容仍然不是很清楚,几张照片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内在信息还是有些意思。现在,大多两种,一种是反对情绪,说这种男欢女爱个人私情不好这么管理,或者另一种就是感叹现代的年轻人完全是没有校园文明意识。
而我觉得这则新闻里,校园风气如何其实并非关键,而是公共空间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大背景的问题。在校园长椅,女生枕男生大腿而卧是不是最强烈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否合情合理,也不重要。而是很多人日常在公共空间中做旁若无人状的各自自我舒适状,却是中国城市化中的一大现象。在荒野野合,肯定几千年如此了,那是自然的表露,给天地看,无所谓。但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在人群中区分公共和私人的关系,对于我们这却是一大课程。在这个理由上,在地铁大嚼煎饼果子和在公共空间热吻大概算是差不多的事情,也算食物和性都是最基本层面的问题。
情感强烈到不可抑制,那就不需要抑制,这种说法是自由和人权的表达,好像不能质疑,甚至需要讴歌。比如时代广场上,听闻二战结束,大兵哥当街热吻俏护士,被拍摄成经典照片了。但是,在公共场合内,每每觉得自己的情感是无需抑制的,那就说明管控欲望的修养系统有问题。而且个人的行为,不可以干扰到其他公众,这也是自由的应有之意。这个问题也许不仅仅是孩子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意识养成的问题。在中小学学校附近有成人商品店,在大学校园却要有红袖章,甚至不要把强迫别人不得不看对自己的企业、产品的大肆宣传作为创意来炫耀,都是一个问题而已。
所以大学校园里面的风纪应该有整体的道德、公众意识等等系统软件建设来维护,靠巡查这种道德暴力相当恐怖,这个恐怖看起来是对那些情侣的,其实更加戕害的是戴上红袖章的学生,这些孩子被制度化成为工具,而且是道德暴力的工具。根据报道称这些孩子乃家庭经济困难的族群,也就是至少在经济上是弱势群体,学校将这种红袖章作为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所以这些红袖章因其经济弱势而被校方(管制的权威机构)征召成为道德打手,这种工作并非是他们自主道德观点的自由表述,而是被经济不平等的现实强行标签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他们的人性的有意无意的被煎熬和扭曲,这难度不是这则新闻背后最大的悲剧吗?
弱势者因自我的经济需求而进入强力机构变成一种道德观念的卫兵,这种状况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所有的大规模人道灾难中都曾泛滥成灾,一方面在事后我们又可以发动道德审判,说这些参与者为了一杯羹而折腰,另一方面我们却很不愿意承认这种经济不公平和拥有权力者的“善意”的不谋而合才真正的制造了悲剧。虽然上述的讨论被我放大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个事件出现在一个小小校园中,所以更加应该清醒认识这背后的问题。同样,这种悲剧也体现在,央视新闻频道夜间新闻评论节目(这是央视改版之后甚为好看的节目,尺度放松足可嘉奖,但是尺度放松对主持人的要求其实就更加严格)的某女主持人在评论这则新闻时,无意识流露出调侃,称这些红袖章学生自己是否有男女朋友。这种评论也是悲剧,也算无心的伤害吧!无心就会制造伤害,或者好心就成就坏事,可见问题的实质一直缺乏深入的讨论。
在回顾照片上的孩子们,无论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都在被动的操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