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一的是母亲

(2009-11-11 13:1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

 

    在面对奉俊昊的时候,我多少忐忑,我是如此的喜欢这位导演,对他寄托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期待,希望他的作品给予东亚的电影创作以光荣。去年年底,在台北西门町的一家戏院夜场,看《东京狂想曲》,这是一部三位导演的合集,都以东京为题,其中奉俊昊的部分是写虚拟时代都市人的孤寂,故事简单、温情,把都市的社会架构都尽皆剔除。看完之后,感觉寂寥,一种失落伴随着,一路上在台北捷运里呆呆的,好在周遭全是陌生人,因此呆呆的人脸和呆呆的目光也就是都市的自然风景。我是多么希望奉俊昊依旧能社会的而历史的讨论人的问题,虽然对于社会的绝对的不信任,对于人的伦理性绝对的依赖从来就是这位导演的内在核心。

    而这部《母亲》如此精致,奉俊昊的票房大片的制作感在这部电影变成一种纯纯的文艺电影的气质,除去少数惊悚性段落,纳入了奉俊昊的类型引用传统策略之外,其他都完全不是了商业气质了。《母亲》讲述一个单亲母亲带着低智儿子过活,而儿子却被或者说主动卷入了一个凶手事件,母亲拼命为儿子洗脱罪名,而自己却成为不为人知的杀人犯的故事。影片分镜的精确、视觉细节的精致、剪辑的精准,对演员的控制力,包括音乐的美,摄影的美,美之外还保存着力度,不是一种文弱和娇媚。这一切都很好,在制作水准上,这是一流导演的一流发挥。所以在这个层面我只能喜欢它,但是我却无法在其讨论的策略上给予支持和接纳。

    对于这部《母亲》,说它的故事的组织和讲述的技巧,你会有诸多赞扬,也会少不了一些怀疑,一般观众或许汗毛倒竖、有时又会茫然,但是其实这些其实都是奉俊昊式的非社会性的人的悲剧的必然。他作品的厚度和味道也都在此,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母亲》比李沧东的《密阳》要冰冷和决绝。电影叙事的细节可以印证这种思路,比如,母亲去监狱探视儿子,儿子回忆起的确实母亲在他幼小时候试图放弃人生的决定,儿子说你曾经想杀死我。这一笔真的很精彩。算是第一次将母亲从一个苦情性的框架里跳脱出来,变成一种奋力的试图探究人的底色的作品。再比如,儿子的那位朋友,被母亲怀疑,母亲偷窥、偷偷取证,最终被这位反而勒索,而在编剧思维上,这个家伙一定会成为母亲破案的真正的帮手,如果一个纯粹商业片的人物组合肯定可以如此演绎,而奉俊昊提起来一下,便有不依照这个方式写完整。大量的不完整性存在在这部作品中,那么拾荒老人和死去的女孩背后究竟是何种故事?诸如此类,都被按下不表,一来是容量的限制,二来更是奉俊昊的趣味和手段。他集中火力写了一个他要的关于独立在系统之外的人。

    奉俊昊在这部电影好像退回到了他的长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一个社区性空间,一个具有某种人的隐喻性,一个人的社会化看似高级而又其实未必如此的状况。而《母亲》终于彻底的对这个社会向度剔除其的关注,所以 《母亲》成了对人的最为孤独的写作,这种人的最基础性构造就是一个伦理性的爱以及动物性的欲,但是这种如同天意的种子却丝毫不能构成与另外一个人的关系,人和人都是断裂,私欲构成人的可能,你可以说这种私欲是爱,但是无论如何你必须孤军奋战。看似无私的援手如此稀薄,就如同在穷街陋巷里跳出的壮汉,呵斥走两个不良少年,援助了一位少女。这样的行为几乎完全缺席。

    母亲只剩一个人,毫无协助之力,公权力完全的消失,毫无真正作为,而且在社区、亲情等等方面都是毫无助力的,她只剩下一个人,且不仅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回忆,她必须自己将自己独自拥有的回忆忘却。在这个电影中,唯一的确认的杀人犯乃是母亲,其他人或许都是无辜。其他人,可以被怀疑者都是某种不健全者,不健全者或者如暴徒可以横行、一时欢爱、一时自命为这种的保护秩序者,他不以这个社会系统为然,超越在其边缘;不健全者或者只是低智或者精神疾患,他们自然只能成为这个社会系统的边缘,被放逐或者被剔除。所有健全中在这个系统中消散而去,未留下母亲最终如囚徒被紧闭在恶梦的记忆中,永远受到惩罚。

    影片中,母亲在杀人之后独舞于原野,需求解脱,而最终在车厢之中,其他母亲载歌载舞,欢渡感恩之旅,而她只可拿出银针刺向自己的大腿,在这里有她自己言称的唯有她自己知道的清楚记忆的穴位。这个针盒是儿子从杀人现场的废墟寻回的,儿子或许不知,但是儿子断续出现的记忆和逻辑能力,将母亲悬于苦难之海的上方,随时会毫不留情地将她扔入狂澜。在影片中,这是人的唯一状况,爱由此而煎熬由此,这几乎如同绝对的哀叹,虽然这种哀叹凄美传情,我也只能采取保留的态度,因为如果对于社会系统和他人的质疑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对于自我的绝对而唯一的寄托,并且这种寄托还仅仅维系在一种血缘性的伦理关联,这种寄托也无法成为这种的思想的突围。

 

2009-10-25

2009-10-26 2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纸皮儿002
后一篇:校园红袖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