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為凝視的視覺性:關於影像未來的一種思考1

(2009-05-09 15:53:10)
标签:

杂谈

 

 

影像的未來,對此視覺性的想像,最直覺的感受乃是數位技術帶來的絢爛的圖景,而沉靜下來卻又無法擺脫一種有如美國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中的景象,幽暗的底色中只有綠色的0或者1的數字在漂移。面對如此,我不是說未來是殘酷的,這種殘酷性所對應了一種影像生產的現實,如果我們把三維的虛擬現實生產看成是影像生產的一種延伸和升級,以及未來是主體的狀況的殘酷現實。也就是說,未來的主體狀況與一種影像生產技術直接關聯起來,在未來的影像生產中0或者1這種編碼技術徹底地管控了我們。因此,一種面對他者的緊張感將持續地管控著我們,這種緊張感在“視覺性”的領域,也就是“看”的技術和觀念是一種他者的輸入。正如,在我對“影像的未來”的想像擺脫不了一部美國的電影對此的影像與控制。

自攝影術的誕生開始,所謂機械複製的影像生產和消費幾乎都構建在一種已然的全球化的狀況中,這種視覺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全球化運動,它的基石是歐洲傳統的“透視”等一系列視覺觀念,即使對“透視”的反思和解構的策略,也全然建構在這個基石之上。例如,小津安二郎的所謂日本式電影語彙的獨特性,只能建立在軸線、視點、視線等一系列外來性語境中才顯得有效。對此,一個根本性的判斷仿佛是影像的視覺性,乃是“透視”宇宙觀中的概念。這種宇宙觀形成、並且左右了我們的“觀看”,我們擁有了一雙充滿“他者”意味的眼睛。

由此,在面對“影像未來的視覺性”這一問題,在面對未來影像的可視之世界的觀念問題上,在何種廣度或者深度上,可以重新討論“觀看”的問題,並且在“觀看”的意義上,獲得一種穿越性的體驗,一種可以直接連接我們傳統之中的“看”,一種“看山是山”之看,一種凝視之境。這可能是在影像未來生產和消費領域內,觸發關於“全球化”和“東亞主體再建構”等問題的思考的一個起點。也就是,面對構想未來願景的時刻,提出影像未來的視覺性的思考,這種思考應該是帶有與他者相遇後的自覺和自信。

在此,討論可以開始於一個看似的悖論。在討論未來影像的生產和消費的狀況,討論影像構成的主體性和多元化的狀況之前,一個悖論持續地如同一個你不斷跳入進去不得逃脫的陷井——什麼是影像未來的非視覺性?什麼是影像的非視覺性?或許,正是這個悖論直接引入一種對西方影像哲學的思考,也引入了一種對後現代社會主體碎片化在影像生產和消費領域的思考,以及這種主體碎片化所對應的影像的碎片式的符碼堆砌狀況,或者反之影像的碎片式的符碼堆砌加速生產和再生產了主體的碎片化狀況。下面我將依續討論這兩個問題,在此之後,也將面對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的狀況,以及東亞可否獲得自我表述的空間,發表簡單的意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