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indblog]强行和基本欲望和爱情站在一起

(2007-01-22 21:41:15)
分类: 电影

2007-1-22

前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基本粒子》。这部作品有着典型的设计感,人物的几乎是一个对称性的布局,主要人物是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一位搞数学研究,一位搞文学。母亲是嬉皮士一代,生活在裸体营地,死在最后的嬉皮士的废旧郊野的建筑中。对于这位母亲,从小喜欢数学的儿子毫无感觉,而对于学文学系的儿子则成为最早期性幻想的对象。这个布局就像把某种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对学科的通俗想象轻易转换成人的起点的布局,在这个布局上自然开展出某种非常“人生就是如此展开了”的发展。

那位学数学的儿子从小有一位姑娘爱恋,但是他非常不解风情,到了这位女人和一打男人有过好玩爱意的云雨之后,有了两个小孩之后,这位数学天才发现他要回到最基本的研究,研究人的无性的克隆繁殖,同时也回到了发现自己最初的爱情的时刻。于是,他去找这位女人,他有了性爱初体验,于是也有了生活的完整的到了,自然这位女人有了缺陷,被切掉了子宫。

那位学文学的儿子一路人生充满着性冲动,希望自己能够宣泄满心满脑的性爱幻想,但是一路地压抑和扭曲,直到搞得自己要找精神医生。在一路被拒绝之后,他来到一个性爱乐园,遇见了一位被丈夫遗弃而纵乐于性的女人,这位女人让他爱的死去活来,当然也是爱得心惊肉跳。结果,这位女人因病下肢瘫痪,结果,这位男人没有最后坚定的选择这位女人,这位残缺的女人选择了坠楼身亡。这位学文学的儿子也只能委身于精神病院了。

说了一通剧情,因为这种复述才可以看出通俗文学(这是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到通俗电影如何消费了1970年代至今的西方在人的解放路程上的跌宕起伏,自然你也可以只承认所有的“性解放”只是真如此处一样的是欲望之轻,但是这一路的消费自己的历史之后,“人”就是刻版推进的标准演绎了。其实,这个演绎自然和“人”的沉重毫无关联了。其实,譬如李安的《冰风暴》还要一种纠缠,虽然是痛在伦理,或者库布里克的《紧闭双眼》也有一种此代经历者的混乱而无奈地挣扎感。但是在这部《基本粒子》中,估计创作者与此时代有些久远了,我不是说他不经历,也许他真没有经历,而是说他不想思考根源,历史不在此处展开,历史轻易切掉根源,成为一种看似严肃地戏说了。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几乎很难回顾它的细节了。剪辑上?那位数学狂从礁岩的海岸从斜处的纵深跑来,然后出画,瞬间切入(顺轴地切入)他跑进房间的镜头。这个剪辑有简练之感,效率很高,但是这个剪辑也有保守之态,还是保持运动轴线统一的动作连戏剪辑。但是这个剪辑也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特征,一个人的情感抉择的强烈性,在此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组接技巧了。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电影都是如此演绎人生,如此思考人生表达的变化。电影中的人真是很不幸地成为基本粒子而已,一个关于基本的概念,关于人、情感、欲望甚至死亡和惩罚的基本概念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