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捅开电影的窗户纸

(2006-04-05 09:39:48)
分类: 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一个导演系毕业的北京男生,跑到广西龙州县八角乡。看地图,这个地方在友谊关北一点。这个地方原来产八角,据说因为前些年,有不良商人用硫磺熏八角,结果几元钱一斤跌到了几角钱一斤,农民愈发没有钱赚。他就在这个几座山夹着的一个小坝子上支教,教语文和美术。

一天在网络上遇见他,他说,这个地方晚上虫子太多,夜里围绕着灯飞行,第二天凌晨地上就有上千虫子的小尸体,“上千个小尸体”是他的原话,我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我说,关窗户吧。他说,天热没有办法关。我就知道我不在现实之中了。然后,我问他是不是带了DV,他说带了,但是没有拍。

最有趣的事情出现了,在他给我的一个像日记一样的东西里,他说:“现在住平房(我还是二楼),我的窗外事,换个角度,用别人的窗外事来说,就是我什么时候穿袜子他想看就能看。”他从北京这个楼房世界到了广西乡村的平房世界,而且还一定要打开窗户透风的平房世界(我姑且不计较为什么这个平房有二楼),于是每天他就要看着“窗外事”,仔细一想他还要把自己作为“窗外事”来看。其实,这个东西倒不是楼房和平房的本质差异,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他说“平房里面没什么隐私,你要是不闻窗外事就是脱离人民”。

有种说法是电影是窗户,而且是说这是几种电影观念的一种。这几种观念是所谓:电影是画框,这种观念是把电影看成绘画,主要搞造型-隐喻的;另一种是电影是镜子,这种观念是把电影看成精神投射,一种心理分析的思路;还有就是电影是窗户,电影是通向现实的一个窗口,电影是对现实的窥见和呈现。

其实,如果电影是窗户,还是分两个状况。一个是后窗,你站在窗口偷窥外面,当然也包括你站在窗外,偷看里面的房中事;另一个则是,你干脆把窗户纸扯掉,你不觉得这有窗内窗外的分别,这里大家都得晾着,被看着。前一种,电影虽然是窗户,但是未必是现实的呈现,后一种电影是现实,但是窗户其实只是一个摆设。

这位北京男生以前有一个短片,很质感,片名是《邻居》,拍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事情。镜头直愣愣地跑进了女孩的家,女孩在镜头前也非常自然的呈现了孤独的状况,接电话,看碟片,还在床上自然地滚动着。其实,在这个短片里面,看起来没有窗户内外了,因为你人都直接进入了,这看起来不是偷窥,而是逼视,但是我知道这个“逼视”是那么的“偷窥”,因为它直愣愣地就瞅人家,这是绝对自我的逼视,绝对自我的逼视,是把自己隐秘在心理窗户之内的。道理就是你没有把自己交待出去,你就完全内心化了。

柄谷行人说日本文学的“风景”的发现,在于那些完全内心化的人,那些不关心外部的人,一个精彩的悖论是:只有不关心外部的人才能发现外部的“风景”。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明了:只有不在其中的人,才能把周遭看成“风景”。现在这个北京男生没有拍东西,还觉得自己被呈现在那里,这真是一个很精彩的shake,再这个之后也许就有特别出彩的呈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