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先贤
从容生活
——读刘少峰《孝感历代名官名人录》
宋客
刘少峰是孝昌孟宗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现在孝昌某乡镇机关工作,担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所著《孝感历代名官名人录》一书,2013年2月由环球出版社印制发行,该书谈本地名人如数家珍,讲名人事迹绘声绘色,写荆楚文化中之孝感篇豪情万丈。
抚摸该书,很佩服作者的勤勉。刘少峰作为乡镇小吏,白天兢兢业业搞民政,晚上就埋首故纸堆,在艰苦条件下查正宗史,翻地方志,寻断残垣,“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不辞辛劳虔诚地请来55位孝感籍名人来交谈,于是洋洋洒洒26万字厚重的《孝感历代名官名人录》出版,个人顺利地从孟宗文化研究开拓者过渡到地方文史整理研究家。这种勤勉,对刘少峰来说,在“心灵的探险”和“灵魂的壮游”中,扩大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抵制了一些粗糙的人事、炼就了一门独有功夫,与云展云舒有更会心的领会;对同在职场的读者来说,既是对地方先贤的一种“致敬”,又是一种实际的激励,那就是充分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培养出的兴趣也许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刘少峰自谓有“超然物外”般“淡定的情怀”,表现得有点看淡官态、看清世态,闲散空遁,甚至在“百感交集”中仍“淡定”地称该书出版是自己完成“作业”。但在我看来,刘少峰是没那么“超然”的,甚至是有“野心”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野心”是想让这份“作业”对个人来说是“留家产”、对社会来说是想促“教化”和“资政”。
这当然是“书生意气”,但“书生意气”中彰显出他有更大的“野心”,他在尝试写半部地方“《史记》”。《史记》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故“七十列传,各发一义,皆有明于天人古今之数”。刘少峰为55位比较有正面性质的孝感籍名人“列传”,年度跨越两千年,包括了孝感历代主要的名官名人,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学习太史公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很具有传记文学作品的特点。在这“五十五列传”中,举例力求有根有据,发微坚持不戏说虚妄,将历史人物的宏观作为(官方正史有载)与细腻可感的冷暖心境(个人诗文为证)两相对照相互渗透呈现给读者看,并从中精心梳理出一种地域文化以求“通古今之变”,即将荆楚文化的内涵着重演绎,衍生出如李守义序言归纳的“孝亲爱民、清正廉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融会贯通、海纳百川,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继往开来、求真务实”等精神,让我们更好地走近先贤、认识澴川、从容生活。其实,美好善良滋生的精神品质都是相通的,明其一则通其旁,拥良善则进无惧。从这方面来说,作者立言才敢说以此置家产、敦教化、促资政,也体现了一名基层文人的清高与自信。至于“半部”之说,因仅涉“列传”,以俟作者“外籍任职孝感的名官名人”一书再作补充也。
当然书里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一是部分文字引用正史地方志过多过繁,缺少大众可读的连贯性,显得不接地气。二是对一些引用后的分析,或突兀或浅显,不够自然。三是印制质量不高,排版错讹时有可见;这也说明自费出版的书尤其是托名香港自费出版的书,不知道哪里来的胡七八糟的出版社,几乎都是盗版货色,盗也无道,在内地还不准出售,实在有志于“立言”,还不如找一个内地的一次性买断的出版社为佳。总之,希望有机会再版时,加以改正。
(本文发表于2016年3月28日《孝感晚报》第12版“悦读连载”,有删节。感谢编辑郑铮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