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小明和陆安诗论

(2008-03-16 20:12:19)
标签:

李小明

陆安

诗论

杂谈

分类: 不白集

一、 李小明诗论

(他的博客是http://blog.sina.com.cn/u/1287303093

 

  如果影子悲哀\你的边缘\一度是我漂浮的远方\当我站在夜间\远方的步履开始感伤\踏着野花\走过野麦的陌生文学”(《不再孤单》)

    就这样,在“夜间”的“我”在“感伤”“你的边缘”的“漂浮”里,李小明走向了诗的故乡。大学时代李小明的诗歌是颇有特色的,他仅仅在大学最后一年就在全国各地官方民刊上发表诗作达百首,可见他的勤奋和努力。不过按在大学一般文科水平(更不提理科生)的同龄人看他写的诗是偏于晦涩那种,在解读上是比较难的。我开始对他的诗作好多都不能看懂,但有好些诗读起来是蛮有意思的。后来我们熟识了,也谈论诗歌,慢慢了解了他的个性和创作。

   重视意象名词。在李小明的大学期间的诗歌里,我们得看清一些重要的意象:麦子、石头、女神。麦子是从诗人海子那里凸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李小明的诗里,承接这种意象,麦子象征着生存和希望,是一种精神家园,但外延上有扩展了。李小明有首诗就叫《麦子的季节》:“追随垂死的麦子\来自远方忧郁的麦子”,“麦子”以“垂死”修饰,给人震撼。《左手寂寞》里:“沿着黑暗\背着包袱……我回到原处\和麦子一起。”一种不屈的追寻者的姿态。至于石头和女神意象,我们就来专看他的一首比较晦涩的诗《石头火把》。(诗待补)“石头”是一种饱经沧桑的象征,既可说是沧桑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坎坷的人生,更可以说是一个美好而曲折的异端情。女神则是美好的象征,是希望,是旗帜,是动力。当然以后他的意象更丰富了。

   他的诗歌,对于语言来说是种深度的尝试,他企图用语言的矛盾修辞、以及种种暗示和象征来达到他的诉说,并且把握一种美感。偶尔还爱用奇险的句子。前面所说意象就是一种反映。在语言上,我们具体下落到下面分析。(具体例子待补)

     精英意识,在追求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这是最主要的。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对待具体生活的上。生活里很多细节更是麻木了人的意志,机器社会使人“异化”成机器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的东西包括感情都“程序化”,刚出校园的诗人李小明笔名南岩凭着年轻人的敏感和热情,写到自己的感想:“每一张纸都是七色线条,远远地错落\一个水桶里漂浮的葱味\我习惯于熟睡一个消息\在擦拭身体的阳光下赤裸乳房,这就够了\穿过三次秋天的夜晚\穿过七场电影的结局\在最简洁的梦中倾听一次爆炸\哪怕一个纸条\在中午的一点和着火柴一层层打开”(《雨和我一起燃烧了四天》)有网友因为这首诗评价说昔日的李小明今天的南岩是“80后诗坛怪才”。这首诗突出的是表现了诗人眼中“被数字纠缠住”的现实世界。因为数字(对应码是现代的机器化的程序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讲是越理越乱;对于诗人来讲,是越乱越理。这些数字(程序生活?),在继承古代老子的“道生一”思想外又加以延伸,是清晰也是混乱,是多也是少,是正常也是异常,是现实也是想象,是继续也是停止,是简单也是复杂,是愤懑也是抗争,更是突破的进取的趋势。

    对待感情呢,也是的。“黄昏近了,你\仿佛一只天外的飞蛾撞醒一盏\发烫的灯芯,折一朵玫瑰别在你的身上\湖里的水一同抖落你﹑我的木屑\一半在黑暗,一半在嘴唇的光明\再远一些,每一根手指都有沙沙地温暖\今夜,打量你渗透露水的眼睛\忘记了对你脸红的抚摸,就在今夜\相约黎明\相约一次烛光的晚餐\还有可能,我会偷偷买来一枚戒指\安放枕边,让你转身的那刻\幸福,一个哭泣的抽烟的男孩抱走你所有的湿 ”(《一生有你》)这种言语里,整体上与他以前的稍显晦涩不同,明显有所转变,转向生活细节的真实也比较好理解点。南岩的诗歌,对于语言来说是种深度的尝试,他企图用语言的矛盾修辞、以及种种暗示和象征来达到他的诉说,并且把握一种美感。

     在精神追求上,由实在的生活感受到个人内心的叩问和寻问,再到一种“平民关怀”。诗人多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自我封闭自视清高,小明在尝试变更这种脚色,他要在这社会有“声音”,要“发言”:“声音不多了,掏空的面具在响尾蛇的\尾巴寄生三次保姆的谎言\我看见羽毛外部的一生以及痛的关节\今天,我将创立一排众人的宗教,远离一个零\学会朴实的生活和脆弱的性格  ” (《我要发言》)他知道社会的民众的“生活”也许不多,但对自己看想问的理解下,但内心自觉不自觉就要求自己在保持作为诗人纯洁的一面上,不被滚滚红尘淹没(“声音不多了”所以要努力摆除),又要为芸芸众生“发言”,因为“我看见羽毛外部的一生以及痛的关节”,这“痛”是个人的也是他者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毕业了,李小明在全国各地民刊和论坛上“生龙活虎”,不自觉就是一种“发言”的体现。

 

二、 陆安诗论

(他的博客是http://jimodezuichun.tianya.cn或者http://user.qzone.qq.com/315928699

 

    大学时代的陆安是个才子型的人物。博览群书,善于辩论,颇有口才,而他更是一个比较热烈的诗歌崇拜者。由于这样的因素,论到他的诗,就会想到几个词:大气纵横。犀利深邃。

    先说大气纵横。在《以梦为马》里处处表现得很明显而充分:“远远地从长城走来从大河走来从荒凉的亚洲山峦和沙漠走来\从苦难中生活的列祖列宗们走来佝偻着双肩在诉说着\诉说不尽的故事不尽的不堪回首天空中沉默的群鸟\吻着那从干枯的眼睛中挤掉的最后一颗热泪\当整个炎黄的后代沿着一条从未间断的灰色轨迹缓缓前行以梦为马”。诗人举凡历史、地域、现实细节,用大的视野,用饱含激情又蕴含苍茫的语调来诉说一个名族这让我们想到舒婷的《致橡树》的深情和穆旦《赞美》里的凝重。在另外的一首与之性质略似但气势远不如这首的诗叫做《祖国,或以梦为马》。但在这首诗上,诗人基本上用长句,有的一行有二十九个字而没有标点停顿,既是为抒情的需要,又是在诉说着1122。后来,陆安索性还用这“以梦为马”做为自己的一个笔名。

     再说犀利深刻。陆安爱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话:“在一个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这话虽不算是一个定调,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不断追求的一个“价值核心”。陆安平时对阅读很注重质量,也就是尽量不看二流水平以下的著作,侧重经典。这种阅读视野促使他思考的深刻,论争起来,文人气质毕现。这种咄咄逼人的深刻更表现在他写的诗论里。在他博客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百年来重要的白话诗诗人诗观的评论,这些基本上是他大学时代的作品,可见其人的深刻。陆安欣赏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开花。”而且又补充说道:“生命只绽放在两个人息息相通的刹那!”他一直笃信海德格尔的“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的美学志趣,这些年他也在不断地追求和寻觅。他也曾在不同的文章和场合说过:“当代人缺少四样东西:诗性精神;神性体验;自我救赎意识以及终极关怀的勇气。”也就说,在精英意识上,他的诗歌写作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

    爱情和浪漫是年轻人咏叹调。有时候我就认为如果写诗的人涉及爱情的话,那么看他的爱情诗就可以大致看下他的“思想观”和层次了。陆安也写了一定数量的爱情诗,比如《爱人,别走开》、《终究分开》等等。在一首诗《爱情开始在九月》里写道:“作为血和爱的证明\我用文字代替玫瑰花\别匆忙走开,别\是鸟儿就该努力飞翔”这重深情的定调里,为着自己心中的美丽,夜莺在深秋的深夜里忘情地歌唱着……

    陆安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适合朗诵,这是很多现代诗比较缺乏的。无论大气的《以梦为马》还是如周作人《小河》那样娓娓动人似的《十月》,抑或前面所说的那些诗歌,都很适合诵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