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深圳房价问题存在认识偏差

(2006-04-14 11:33:11)
分类: 地产思想

 

 

 

深圳的房价问题再一次坐在了火炕上。

在公共话语的角力中似乎没有赢家。政府被指责宏观调控不力,大多数专家被认为被开发商收买,媒体的立场也因为收了大笔房地产广告费而被质疑,开发商更不用讲被骂成是“不耻商人”。。。。。。可是无论怎么调控无论怎么骂,房价还在涨。

在目前的骂战中有几大骂因,我们必须从理性和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

有开发商哄抬房价问题吗?一是所谓哄抬不是一个市场主体能做到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开发商联手做市的痕迹;二是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宏观调控制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无论是信息对称,还是销售管理,在市场的操作技术上,空间都不是太大;三是在当前普遍声讨房价的舆论环境下,应该没有哪个开发商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逆潮流而动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暴利的客观事实是资本的本性和市场关系造成的。我们都应该明白,在一个供需失衡,充满暴利的市场,寄希望资本和商人的道德本身是奢侈的。

有市场炒作问题吗?一是从对市场长期监测的角度,在深圳还没有发现规模化、组织化的投资力量做市;二是在当前房价高位运行的态势下,在一个总体宏观经济环境还算稳健的条件下,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不是一个适合大规模投机的时候。散户投资性购房参与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存在的,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普遍事实,越是高价值的城市越是有活跃的房地产投资性购买力量,在美国还活跃着相当一批投资购房的组织和成千上万的购房“专业户”。我们当前要关注的不是他们是否存在?不是他们应不应该存在?而是要警惕和防止的是,他们参与市场的比例是否规模化,他们是否被组织化?他们是否做市?

是宏观调控调控没有管住开发商吗?政府部门过去所做的调控应该说都是必须的也是有益的,过去的调控更多的主要是基于“市场主体存在问题”的这样一个假设而开展的调控,从这个角度讲还是产生了积极效应的,但市场因素却不止这些。比如购买力的细分管理问题等等,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没有宏观调控是万万不能的,可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

我们还是要回到房价认识论的完整性这个基本问题上。

我们一直以来总是把房地产问题当市场问题看,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作为一个国计民生的产品,除了我们经常讨论的“地慌”和市场技术问题外,房地产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对深圳而言,首先是人口问题。和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土地资源的短缺一样,房地产也是深圳的一种因过度膨胀的人口压力带来的资源压力。深圳现有管理人口接近1200万人,这比最初的人口设计超过了几倍。作为一个历史很短的移民城市,深圳是全国最没有住房基础的城市。以这个人口基数,深圳的资源提供能力永远承载不了“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从这个角度讲,解决房地产问题要和解决深圳的人口问题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收入极差问题,有机构的专题调查显示,深圳市有九大“社会阶层”,“阶层”之间的收入极差和消费能力悬殊太大。现有的房价实际上是40%的人群和60%的人群在消费能力上的对决,40%人群的购买意愿推升了房价(40%中的一部分也存在现实购买能力问题),60%的人群却是房地产舆论上的参与者,就是深圳房价再下调2000元,60%人群中的大多数也是没法承受和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房价问题要和解决人均收入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联系在一起。

解开了完整的病因,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监管者也好,还是普通置业者也好,我们在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才会有一个理性的心态,才会对很多市场结果有一个基本的承受力,才会在不至慌乱的情况下制定出成熟的对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