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背后是否隐藏真实的历史?

(2007-01-31 22:10:53)
分类: 岁月痕迹

在我国文学史上,没有哪部作品像《红楼梦》那样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没有哪部作品因作品而创立一个学派。只有《红楼梦》,开创了独一无二的红学。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红楼梦》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去,反而更加的迷人。各式各样与《红楼梦》沾边的著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类说法都有,其中有一说颇引人注目,就是《红楼梦》背后隐藏着一段真实的历史。

《红楼梦》讲的到底只是一个发生在封建大家庭里面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还是风月掩盖的历史痕迹?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现在我们先来说说《红楼梦》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

首先,这是一部久读不衰的书,自问世来,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辛亥革命前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都出现过数次读“红楼”、评“红楼”的高潮。

第二,这是一部有多种层次的书。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宝钗作了一首灯谜诗: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书中没有交代这首灯谜诗的谜底,只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红楼解梦》作者认为,这首灯谜隐喻的就是《红楼梦》这部书本身。《红楼梦》正像一座玲珑的宝塔,由作者精心雕刻而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红楼梦》有五个书名,有“表”“里”两面。五个书名中,其一为《风月宝鉴》。它与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风月宝鉴”同名,意为此书有正反两面。除此之外,还可分三层来读,分别为第一种层次,着眼于故事本身;第二层次为通过故事,探索其写作方法,以及社会风俗、伦理道理等。第三层次是透过故事,看到其背后的历史。

而读者也分为“不善读者”、“少解读者”、“会读者”三种,不同阅历不同年龄的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这恐怕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红楼梦》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历史,这一说法,在《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一书中详细地进行了剖析。

有研究学者认为流传在市面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一本被当时朝庭篡改阉割过的版本,结果二百余年来,无人真正能解得其中味。所以,提出来要研读《红楼梦》,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好的版本,一本真正是曹雪芹留给后世的版本。

经过有关研究学者一系列的考证和论证,认为曹雪芹留给后世的作品,就是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而不是删掉脂批,又添加了后四十四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印行的所谓“程高本”,实际是一部篡改、阉割本。

那么,《红楼梦》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呢?

第一位是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皇后。

竺香(红)玉(以曹香玉之名进宫)于雍正十年被选作皇贵妃,十一年生子,即被册封为皇后。她为曹家带来了中兴,使曹家达到富贵的顶峰。香玉皇后是雍正的第二个皇后,即在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薨逝后,册封的。雍正崩后,曾出家于北京卧佛寺旁的广慧庵,葬于北京陶然亭公园锦秋墩下。

第二位是曹雪芹的母亲马氏的真实身份。

从《红楼梦》内证和大量历史考证,作出结论:马氏的真实身份应为康熙的第十六皇女,也就是乾隆的姑母。

可为什么查遍史料,甚至历史档案,均没有香玉皇后和雍正的第十六皇妹这两个人呢?原因是乾隆把这一切都删除销毁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场宫迁政变的真相。

由于《石头记》是一部如“风月宝鉴”那样的有正、反两面的书,曹雪芹写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风月背后隐藏一部被乾隆彻底删削与篡改的历史传于后世。而那些线索就隐藏在书中,就看你能不能解读了。

例如第二回,子兴道:“依你说,‘成则公侯败则贼’了”

“成则王侯败则贼”,这是人人皆知的俗语,为什么在这里变成了“公侯”?隐写的是由曹雪芹谋划的毒杀雍正皇帝,目的是让香玉皇后所生之子继位,不是他自己想当“王”,他只想做个“公”,辅佐小皇帝,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就特意把王侯改成了公侯。

第十七回里面的“石桥跨港”:“俯而视之,则清流泻雪,石蹬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跨港。”

这几句描写,实际上隐写的是圆明园中,从“正大光明”通向“山高水长”,盖有亭子的那座石桥。

第十八回中,贾政对元春讲的一段话中,有一句“愿我后万寿千秋”,这“后”指的就是元春背后所隐写之人,实是皇后。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这后,对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过来了。”

隐写的历史是:曹雪芹为搞宫廷政变,与香玉皇后合作毒杀了雍正帝,但政权落入乾隆之手,于是雪芹又组织武装暴动,结果失败,险些丧命。“况已是活过来了”句,指的就是这段隐史的透露。

第三十八回,关于“三径”句: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三径绝尘埃。

“三径”的隐写历史是指曹雪芹少年时,与黛玉原型竺香(红)玉、袭人原型柳蕙兰、史湘云原型李香玉经常来往的三条路径。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一直来,《红楼梦》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是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另一种是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石头记》。

《红楼梦》里面是否真的隐藏着一段历史,这还需要专家学者作出更多具有信服力的论证。但不管怎样,认真研读《石头记》,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记
后一篇: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