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陷入能源危机
(2022-05-02 13:20:59)
标签:
董秀成能源财经 |
分类: 学术观点 |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两月有余,其演变结果令人错愕,演变趋势更加朴素迷离,本来预料可能是“速战速决”,不料“长期化”却成为趋势,这或许是当初人们最难以预想的境况。
冲突至今,这场冲突的相关利益方获益或受损情况已经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预计会变得更加复杂,其中欧洲受损严重,正在承受难以承受之痛苦,如何演变下去尚未得到清晰答案。
目前,我们可以判断,美国不断怂恿俄乌冲突具有其自身目的:一是通过制裁和军售沉重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力;二是通过俄乌之间的冲突推动欧洲乃至全球资本大量回流美国金融市场,配合美联储货币正在实施的货币收紧政策的需要,让货币政策目标得以实现,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稳定与欧洲之间的所谓团结,强化进一步控制欧洲的能力。
在这场冲突中,欧洲处境十分艰难,核心是能源危机如何化解?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敏感,而且短期内难以找到化解之道。
一、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
俄欧能源关系,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政策原因,长期以来俄欧两者之间的能源关系已经高度融合在一起,确实难解难分,可谓达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界,这也恰恰是俄罗斯充分利用这种紧密关系进而大胆发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最大底气。
俄乌冲突带来的第一个显著效应,就是国际油气价格暴涨,布伦特原油价格迅速突破100美元/桶大关,是2015年以来的高点,天然气价格也是不断飙升,如果美国和国际能源署迅速地采取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措施,那么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攀升。
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大国,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形成全球石油产量市场的“三国演义”局面,其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国际油价。
从石油资源看,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078亿桶,排名在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之后,位居世界第五,占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的6.2%;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7.4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首位,占世界剩余探明储量的19.9%。
从生产能力看,俄罗斯也是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大国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1年12月,俄罗斯石油产量为每天1125万桶,排名在美国之后,沙特阿拉伯之前,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1.41%;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7610亿立方米,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8.46%。
从贸易规模看,俄罗斯也是油气出口大国之一。
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数字,2021年俄罗斯石油出口2.3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天然气出口2035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从贸易地理方向看,俄罗斯对外能源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洲。
长期以来,俄欧双方在能源领域相互依赖程度非常紧密,俄罗斯需要欧洲市场以获取出口收入,而欧洲也需要俄罗斯能源满足自身需求,也可以说,彼此之间逐渐形成了能源合作“共同体”。
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苏联就通过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而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已经有7条天然气管道运营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占俄罗斯出口的80%。
2020年,欧盟成员国合计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约1526.5亿立方米,占其总进口量的38%,相当于对俄进口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对于天然气贸易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而通过管道输送天然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规模大;二是成本;三是基础设施简单便利。
俄欧天然气贸易目前主要是管道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输送相比,更加具有经济性和便利性,普遍受到欧洲国家的青睐,毕竟经济利益十分巨大。
同样,俄罗斯也向欧洲出口石油,2020年俄罗斯对欧出口石油占其总出口量的48%,可见欧洲对俄罗斯石油进口依赖也比较大,但总体上来看,依赖程度小于对天然气的依赖。
在欧盟内部,其“领头羊”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非常高,是俄罗斯能源出口主要市场,德国石油消费约31.5%和天然气消费约57%来自于俄罗斯。
同样,德国对于俄罗斯来说也非常重要,俄罗斯能源出口高度依赖德国市场,例如2020年俄罗斯对德国出口石油占总出口的11%,对欧洲天然气出中有25%左右流向德国。
勿容置疑,油气行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总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约40%,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油气出口。
在对俄制裁中,德国一直十分谨慎,犹豫不决,很难与美国制裁政策同调,也不可能完全追随美国。
尽管德国趋于美国等外部压力,宣布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并同意将俄罗斯部分银行剔除出SWIFT系统,但在能源制裁方面依然保持理性,不同意对俄实施能源制裁,尤其是不能对俄实施天然气制裁。
目前,俄欧能源博弈持续加剧,尤其是俄罗斯推出“卢布结算”天然气贸易,让欧洲国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不情愿受到俄罗斯胁迫,另外一方面又不得不应对。
英国率先认怂,同意接受卢布结算安排,或许令世人感到错愕。
欧盟内部已经开始内讧,一部分国家死命抗拒,表示坚决不接受卢布结算,没想到俄罗斯断然采取断供措施。
一部分国家已经被迫宣布接受卢布结算,让这场供气风波得以暂时平息,俄罗斯获得胜利。
还有部分国家持续观望事态发展,但预计将被迫接受俄罗斯的安排,包括欧盟领头羊的德国也不可能接受这种无奈安排,所谓欧盟的“团结”形象遭受沉重打击,美国也无可奈何。
二、美国液化天然气(LNG)难解欧洲燃眉之急
处于全球霸权战略,尤其是如何稳住欧洲盟友关系,或者说,如何将美国霸权与欧洲“捆绑”在一起,去除欧洲某些国家出现的“离心”倾向,避免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贸易融合度更高,美国可谓费尽心机,极力阻挠俄欧能源合作。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俄欧洲之间均有意愿增加天然气贸易规模,并且俄德之间也签署协议,建设一条通过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2号管道,目的在于避开传统的经乌克兰的天然气陆地管道。
围绕这条天然气管道建设,过去长期存在大国之间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在欧盟内部也存在分歧,美国为稳住欧洲霸权,尤其在其天然气产量增加的情况下,竭力阻挠这条管道建设和运行,为此不惜对管道建设相关方挥舞制裁大棒,导致与德国之间关系紧张。
特朗普上台后,力推用美国液化天然气(LNG)替代部分俄罗斯的天然气,施压德国终止北溪2号管道建设,拜登上台后,更是力阻这条管道运营,让已经建成并可以正式运营的管道搁置起来,其未来命运基本可以看到,那就是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这次俄乌冲突,为美国实现欧洲战略目标提供了一次重大契机,对于强化美欧联盟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美国在次提出为欧洲提供能源保障,尤其是增大对欧天然气出口。
正如前面所述,欧美天然气贸易合作已经是一个老话题,美国一直比较积极,但由于欧美地域差距,运输距离较远,因此进展不大。
在我看来,这次俄乌冲突,固然对美国强化与欧洲能源合作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美国天然气很难替代俄罗斯天然气的地位。
首先,美国是否有能力提供较大规模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比如,天然气液化能力、出口港口专门码头能力、现有欧洲进口专门码头是否满足需要、专门航运船舶及运费昂贵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认为尽管欧美之间达成一定数量的贸易协议,但如何落实协议,尤其是在企业层面上落实具体的贸易合同,还还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不可能一帆风顺。
总体来看,如果欧美之间形成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合作关系,对全球天然气市场流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贸易规模不可能很大,对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对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撼动。
其次,欧洲不会不考虑经济利益,天然气价格将制约欧美天然气贸易的动力。
在欧美有关液化天然气(LNG)合作声明中提到考虑采用美国亨利枢纽(HH)价格,对未来欧洲地区的天然气定价权可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也可能冲击目前现有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不过,在我看来,价格问题与政府层面没有必然联系,这应该是企业商业层面的事情,而且可以肯定这是一个美欧相关贸易企业之间商业谈判的焦点话题之一。
由于美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与欧洲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双边企业之间合同谈判将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困难的关键问题之一,政府不可能强制企业制定何种合同价格公式和条款。
如果美国企业采取亨利枢纽(HH)价格机制,而欧方企业也被迫接受,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如下几个关注点:一是天然气液化成本,二是远距离海运成本,三是出口港和进口港费用。
如果以亨利枢纽(HH)价格为基础,那么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格将包括气价+上述成本,预计肯定会比较高。这当然很难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相竞争,在经济成本方面,预计欧洲将承受较大损失。
如果以欧洲天然气价格机制为基础谈判,那么预计可能没有相关能源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但彼此谈判也会很困难,美方企业是否可以接受?其经济性如何保障?
当然,面对试图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欧洲也许会牺牲某些现实经济利益,从美国进口天然气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完全取代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可能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