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须强化石油替代与需求管理

(2014-12-30 11:07:15)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必须强化石油替代与需求管理

必须强化石油替代与需求管理

2014年12月30日/董秀成

 

    石油安全是关系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石油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现阶段,石油安全得到良好保障,国家才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能源形势。

    在加大保障石油安全力度的过程中,要以交通运输用油为重点,确保交通运输用油的供应,力求保证最根本的需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在交通运输方面,积极推进LNG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生物质液体燃料经济规模开发,适度发展以低阶煤为原料的煤制油项目,力争到2030年石油替代规模达到1亿吨,尽最大努力将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

    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使用替代能源来使能源安全更有保障,目前,不少国家已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石油替代品的战略。从替代石油资源的技术层面看,路径无非是从拓宽资源利用范围和改善利用石油设备的效率或更换设备入手,即从石油供、需两个方面寻求降低使用量的途径。

    供应方面的石油替代就是要尽力寻找与石油特性、功能相似的产品,加大这种产品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消费方面的石油替代其实就是设备方面的更新、替代,通过设备方面的改变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或者开发功能相同但使用其他能源的设备,最终达到降低石油消费的目的。

    就供给侧而言,石油替代的主要方向为拓宽资源开发与加强替代研究。拓展资源开发主要表现为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包括常说的页岩油、油砂还有最近发现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属天然气的附生产品,是可有效替代煤和石油的重要能源。但“可燃冰”存在区域都在深海海底,开采起来很有难度开采成本很高,另外“可燃冰”如何使用现在也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所以尽管“可燃冰”储量丰富,但距离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另外一种石油替代品——油砂,也称为沥青砂,也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由于其本身开采成本高昂并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其能否真正得到应用,还得看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

    油页岩被称为藻类的化石,也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资源较为丰富,被认为是21世纪石油的接替能源,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目前通过油页岩提炼出页岩油工艺还十分复杂且提炼效率不高,目前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也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替代石油产品主要存在煤基替代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液体燃料两个重点研究方向。煤基替代液体燃料现在主要包括甲醇和二甲醚,现阶段中国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形式是煤制甲醇,因为甲醇组成较为简单且作为燃料替代石油能力较强,大概1.82吨甲醇可代替1吨油,目前中国利用天然气生产甲醇技术也已经成熟;二甲醚是一种烃类化工产品,物理特性类似于液化石油气,燃烧时较为清洁,但由于其存在一定安全性问题,能否真正作为替代能源还有待继续研究。

    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以淀粉质、糖质等原料通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乙醇,在进行脱水处理,对脱水后的产物添加变性剂得到变性的无水乙醇,可与汽油进行配比形成较为清洁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但目前工艺水平比较传统,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具有一定推广障碍。相信随着技术进步,随着这方面障碍的逐渐消除,生物质液体燃料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石油需求侧而言,石油替代的重点集中于强化节油管理与设备替代。首先,可以通过用功能相同但不以石油为能源的设备替换使用石油作为能源的设备来降低终端的石油需求,例如将燃油发电机组更换为核电机组,还要加强对用油设备的效能研究,开发出更加有效率的机械设备,提高对石油的利用效率,达到减少用油的目的。其次,还是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倡导能源节约,从制度管理入手,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减少石油浪费。

    另外,交通运输领域是石油需求相当大方面,因此,对新交通工具的研发,例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这类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将会大大减少对石油的需求。总之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管齐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石油问题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制约,使中国的能源安全更有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