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回顾
2014年1月5日/董秀成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起步于南海莺歌海的油苗调查。
1956年,海南岛的莺歌海村渔民偶然在海岸外发现了油气苗,然而恰恰是渔民的这一小小发现,引起当时共和国油气工业部的重视,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当地进行调查,这也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开始起步。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海洋油气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历史,更是一部海洋油气人对外开放、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历史。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在发展早期,从用小木船调查油气苗、采取土法进行勘探和利用浮筒打井开始,到开始自力更生制造钻井平台,艰苦创业,奋力拼搏,鏖战台风,迎击恶浪,抗御冰灾,拼斗海啸,在历经苦难中感受到一幕幕雄壮气魄。
可以说,是中国早期海洋油气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海洋油气技术装备的落后状况,创业者精忠报国的深厚情怀、顽强拼搏的生命价值、自强不息的满腔激情和战天斗地的坚韧精神,谱写了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初创时期的动人篇章和蓝色史诗。
在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初期,海域对油气工业来说是一片处女海,海洋油气开发面临“一穷二白”的“一张白纸”,海洋油气人面对着茫茫的浩瀚大海,处于“缺钱、缺技术、缺经验”的状况,发展道路到底如何走的问题艰难地摆在国人面前。
海洋油气工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等特点,面对当时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度匮乏的现状,中国必须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当时对外合作开采海洋油气是爱国还是卖国的激烈争论中,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对外开放政策,制定一条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发展道路,积极引进和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开始进入对外合作阶段。
中国利用自身海上油气资源和潜在的未来市场优势,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获得国外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
1982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同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代表中国政府负责执行海洋油气对外合作业务。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造就了海洋油气人的光荣,实现了海洋油气人的梦想,完成了海洋油气人的伟大使命,迅速由艰苦创业时期转向辉煌发展时期,彻底打开了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为海洋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走向了合作与自营并举的良性发展道路。
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对外开放,本质上就是引进外资,就是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就是要洋为中用。
引进目的不仅仅在于引进本身,而在于消化吸收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于整合政府力量和企业动力,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