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年能源价改成就斐然 后十年需破垄断松管制

标签:
董秀成能源价格杂谈 |
分类: 媒体采访 |
前十年能源价改成就斐然 后十年需破垄断松管制
2012年11月12日/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2日讯 (记者 张启安) 从今天起中国网能源频道将陆续策划推出“过去十年八大能源事件”系列访谈,“过去十年能源价格改革”作为第一期话题今日正式推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为本期访谈嘉宾。
两位专家认为,过去十年能源价格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进展迅速,但未来十年仍需打破垄断放松政府管制。
董秀成认为,从能源价格这个大的敏感话题来说,过去的十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变化。他表示,“过去基本上能源价格是由政府来定价的,传统计划经济,不管是煤、电、气、油基本上都是政府定价。而过去十年随着国家经济改革,能源价格改革应该说也走向了改革之道,十年发展比较快。不同的能源由于它涉及的面不同,或者说敏感程度不同,改革的步伐也不尽相同。比如说煤炭,煤炭是走得比较快,基本上就实现了市场化了”。
刘毅军认为,这十年的改革可以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总结,在资源类的方面应该说取得了很重大的推进作用。
不过过去十年的能源价改并未完成,未来十年仍需闯关。
董秀成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为例,他认为未来应该扶持更多的成品油供应方,放开石油进口限制。“《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确实有它的缺陷,正是由于有缺陷,所以说国家现在也正在改革,下一步肯定需要完善。成品油为何相对来说和煤炭相比,它的市场化要慢一些呢?这个还是要跟我们现实的市场结构有关系”。他表示,目前的现状是成品油供应方充分竞争还没有达到,未来原油进口放开将是大势所趋,“让这些包括地炼在内的加工能力能够发挥它的市场作用,我能买到原油,你中石油、中石化不卖我油,我到国际上去买。这样的话竞争就更加好一些”。
相比于成品油价改,天然气因涉及到居民用气,其价格改革显然更加复杂。刘毅军认为,天然气市场化定价目前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因为市场生成价格必然就要求有较多的用气方,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有较多的供气方,而目前供气方基本被几大油公司垄断”。
相比于供气方处于垄断局面,输气管道也被油公司所垄断,刘毅军认为,“现在生产上说,这个管道我来管着,这样的话我把管道控制在一起,可能有了气有了主体也出不去。所以我们说这种捆绑从市场化的配置资源生成信号来讲,这是贻害无穷的东西”。
在访谈中,两位专家认为,政府以调控资源品价格为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做法并不可取。董秀成认为,“现在用资源类和能源类的价格,作为一个工具、手段调控国民经济本身是错误的。但是本身政府恰恰就是这么干的”。他认为,“调控价格抑制通胀,应该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那才是你的事儿,资源品价格不应该列入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