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创新能力强大,但也无力推动产业升级
2011年9月7日/董秀成
长期以来,美国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形成所谓“制造业空心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产业是服务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可以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金融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其他产业发展和升级换代。
在制造业方面,美国强调要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使美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美国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对美国经济有利,希望将那些高端产业留在本土,但是事与愿违,随着低端产业对外转移,而中高端产业并没有留下反而也不断转移出去,留下的仅仅是跨国公司在总部的研发中心,生产和加工业务已经全部转移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从生产成本来看,美国企业热衷于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而没有努力提高国内生产效率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转移带来的效益要比寻求提高生产效率似乎更加合算,因此企业老板缺乏直接动力来花费巨额投资以研究和改进生产技术,进而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
从创新能力来看,美国无疑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从来就不缺乏创新和技术,但这些创新并没有起到推动美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反而是进一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效率和就业水平。例如,苹果公司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先进技术,但是苹果手机和电脑的制造却是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然后再运往美国或销往世界各地,这样可以为苹果公司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造业往往其重要财富来源,更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产业。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和技术,只有拥有创新能力和高端技术,制造业才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然而,美国的创新并没有导致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出口,因为众多美国公司利用核心技术,在全球各地寻找最廉价的生产加工基地,然后再将产品返销到价格最有利可图的国家和地方,其追求目标就是经济效益。
美国标榜的经济全球化确实正在改变人类传统的经济活动模式和经济运行规则,同时也在改变以往的经济学理论,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新大国,但其制造业却是在不断萎缩,这就构成了美国经济模式似乎缺乏可持续性,重塑制造业或许是未来美国政府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