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情绪和浮躁心态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
2011年9月6日/董秀成
最近几天,到微博上逛一逛,觉得心惊胆颤和毛骨耸然,可以说这个网络世界有些让我出乎意料。在微博中我没有看到理性,看到的是一片喧嚣、谩骂、人身攻击的“文革”景象,几乎无处不在地弥漫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但仔细推敲,其真实的背后隐含着及其浮躁的心态,那就是“你为何有而我为何没有?你有我也应该有!”。
“达芬奇”家具沸沸扬扬,小商贩硼砂“萨其马”义愤填膺,地铁滚梯事故不可思议,高铁事故引来众怒谩骂,红十字会公信力丧失,社会团体非法敛财,如此等等,千奇百怪,眼花缭乱,人们在为公共安全问题伤神,对腐败现象痛恨,于是便产生诸多的带有广泛性的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并存在为解决自身未来安全的冲动或浮躁心态。
强势群体应该满足吧,但那些强势群体也焦虑,何况众多的普通老百姓了。民工为生计焦虑,城市居民为社会保障焦虑,官员为乌纱帽焦虑,老板为赚钱和财产安全焦虑,东部人焦虑,西部人也焦虑,这可怎么的了?人人不满,人人焦虑,人人浮凿,令人担忧的现实!
老百姓普遍对腐败、物价、房价、财富分配、垄断行业等不满,正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的那样: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在急速转型、变革,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在迅速调整,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角色都在进行大“洗牌”,人们似乎无所适从,觉得无章可循,未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人们对自身前景不确定,心里不踏实,对未来不可预期,因此焦虑便不可避免。
社会焦虑现象说明民众对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了,而是要求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空前提高,应该说是公民权利意识被唤醒了。
目前,民众普遍关注日常生活,如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日用消费品价格上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教育成本问题、房价高涨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民众的生存状态,更影响到未来生活保障和安全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