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油定价权下放 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2011-07-13 14:27:16)
标签:
董秀成能源市场国际油价财经 |
分类: 媒体采访 |
航油定价权下放 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2011年7月13日/新快报记者 张艺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航油价改先行一步了!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日发布通知,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将每月调整一次,调价时间为每月1日,新机制自8月1日起实行。
专家认为,改革后的航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企业自行定价,后期调价频率将有规律可循且频繁增多。同时,也有望推动汽柴油定价改革。
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早在5月24日,发改委一改以往航空煤油与汽柴油同时同幅度调整的惯例,单独上调航空煤油的出厂价。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认为,此举便是为新机制的实施埋下伏笔。
近日,发改委便发出通知,决定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形成机制。
通知指出,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按照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出厂价格由进口到岸完税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贴水由供需双方考虑市场供求、运费、交易数量、国际市场油价走势等因素协商确定,每年协商一次。
调价频繁且有规律
“这表示,航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定价权下放后,企业可自行协商谈判定价。”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同时,他认为,政府制定价格的决定在发生改变,发改委的角色由价格的制定者向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转变。
分析人士认为,航油价格的变化周期更短,调价次数更频繁且将有规律可循,定价标准更趋市场化。不过,韩景媛认为,此次价改方案暂处于过渡期间。后期,按照运行情况以及各方的实际利润空间,仍有进一步改革空间。董秀成也认为,航油价改最终到位,即完全市场化,“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近年中石化航空煤油历次调价
日期 出厂价 涨跌幅
2010 年1月 5090 100
2010 年4月 5590 500
2010 年6月 5370 -220
2010 年10月 5590 220
2010 年12月 5890 300
2011 年2月 6240 350
2011 年4月 6740 500
2011 年5月 7540 800
(单位:元/吨)
影响
对市民:燃油附加费或亦频调
与航油直接相关的是机票燃油附加费,到底价改后对消费者影响几何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燃油附加费价格如同成品油价格一样涨快跌慢,但将来是涨跌都快。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燃油附加费接下来也会随之调整。
不过,董秀成认为,对终端消费者的影响微乎其微,原因在于航空公司的竞争已相对充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航油进口成本在下降,航空公司三季度采购成本反上涨。7月1日,航空煤油进口关税降至零关税。有券商测算,此举将直接减少航空煤油进口成本400元-450元/吨,对应的国内航油出厂价下降5%至5.6%。但在此利好之下,三季度中航油的航油综合采购成本确定为7700元/吨,仍比二季度的价格上涨50元/吨。
对企业:航空公司或利润萎缩
韩景媛通过计算后预计,届时国内出厂价与新加坡到岸完税价之间的差值将基本保持在100元-200元/吨。她认为,如此定价对航空公司影响较大。
据了解,此前发改委规定采购价和销售价,保证相对固定利润。然而,韩景媛称,新机制实施之后,整体价格跟国际联动性增强,利润将相对有所萎缩。不过,因出厂价格由进口到岸完税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也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利润。
对市场:或推动成品油价改
此次航油价改是国内成品油价改的一次有益尝试,市场认为,国家先以配置性、市场管控流通的航空煤油为试点,随后汽柴油等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将随之逐步展开。
董秀成表示,航油接轨后,汽柴油的价改也会继续往前推动,下一步价改方案出来,也一定是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
韩景媛认为,由于我国汽柴油市场基本仍处于垄断阶段,竞争力相对有限,故定价权下放短期内难以执行。当前汽柴油市场定价的改革方面,仍多集中在变化率幅度缩窄以及调价的周期缩短。
“航油的市场敏感度较低,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事情,只涉及到三大石油公司和中航油。而汽柴油的对象是终端用户较多,除了企业外,还有公众,对民生影响较大。”因此,董秀成认为,在汽柴油的价改进度上,国家发改委将表现得更为谨慎。
同时,董秀成表示,近期市场通胀也将使价改步伐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