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石油市场结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2010年1月16日/董秀成
经过1998年的改组和改制,我国石油工业表面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基本上仍未脱离原有国家石油公司垄断性经营的模式,不仅市场主体过于单一,区域垄断严重,而且还存在陆海分割和对外合作专营权垄断等问题。目前,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特别是前两大石油公司在中国石油市场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控制了我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余下的市场份额则成为民营、外资和其他中资企业争抢的重点。
三大国有石油公司
中石油主导中国的石油生产及储量,中石化则主导下游业务,中海油的业务集中在中国离岸地区进行勘探及生产。21世纪以来,三大公司在彼此竞争中,各自优势逐步显现:中石油依托丰富资源,具有上游优势,凭借垄断优势,赚取高额利润;中石化则取渠道之长,巩固下游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外合作;而“割据”海上的中海油,凭借良好的国际形象,高效的管理体制,在收购海外油气资源方面,独树一帜。
民营石油企业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总体呈现规模小,分散化、技术弱、无品牌的弱势特征。大多民营石油企业为中小型炼化、销售型企业,特别以销售型居多。经过多年积累,全国已出现一批有实力的民营油气企业。近年来的市场开放有利于打破垄断,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就是机遇;外资石油企业加快进入,民营石油企业面临挑战。但是,目前的开放并没有解决其它国有和民营石油企业获取油源问题。
外资石油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进行了投资布局。据统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有的已具一定规模。在我国石油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机遇下,外资石油公司对于在中国的投资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产业链构建与调整上轻上游开发,重下游建设和终端控制;而投资方式上则趋于以独资代替合资,收购代替兼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