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谈:《中国何时由“打工者”变“老板”?》
2009年9月27日/董秀成
经过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显著变强,这是毋容置疑的现实。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以消耗国内外自然资源和能源为代价,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政策,以牺牲成千上万的廉价的民工利益为代价,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人打工。
西方国家出于对自身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需要,将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获取巨额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再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廉价的消费品。
西方国家其实也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但与中国的情形大不相同。中国是制造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通过进口大量原料和能源,制造出大量消费品出口。而西方国家是在服务业上“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通过大量输出知识产权和服务获取高额利润,进口大量的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制成品。
从上述世界经济模式上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就是为发达国家“打工”,而发达国家就是那种整天坐在安逸的写字楼里敲打笔记本键盘、接听电话、收发传真,在假期还可以飞向世界各地休闲圣地而潇洒悠闲地度假的“老板”。
这个世界秩序就是如此,有老板就一定有打工者,如果人人都是老板,那么就没有正常的秩序了!一个国家是如此,同样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秩序!
每个奔波劳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打工者都有梦想,面对那些对他们可以发号施令、指手划脚的老板都有一种羡慕和向往,都在艰难地挣扎和努力,试图有一天自己也变成老板。
同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打工者,面对西方发达国家那些优美的自然环境,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悠闲的消遣,自由的空间,浪漫的色彩,我们当然也有梦想和向往。
因此,我们必须奋斗和努力,必须改变,必须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必须提升创新能力,必须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必须重视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能力,没有产品、技术和管理创新,谈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没有意义,由世界“打工者”变成世界“老板”就成为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