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现状、问题和思路
?/P>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国际成品油价格剧烈变动,现行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时滞”性,进而必然导致国际价格向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滞后,使得国内外成品油的价格水平出现了“时间差”。
2、国内现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办法过于直接和透明,而且存在着十分突出的“时滞”效应,进而为市场投机和走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国内成品油市场秩序的稳定。
?/P>
3、现行成品油价格以国际成品油价格为参照依据,而国内成品油市场实际上与国际成品油市场在流通上还没有接轨,因此必然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经常出现与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相背离的现象。
?/P>
4、近年来,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决策程序和调价“频率”公开性不够,民众对调整价格存在诸多误解和不理解,再加上媒体炒作等因素,使价格制定部门成为“众矢之的”。
5、国家在成品油价格改革与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各政府部门和企业主体拥有各自利益,忽视了价格改革的系统性。
6、国家制定的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格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不统一,造成成品油的“同质不同价”现象,使价格制定初期就出现明显的不公平。
?/P>
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总体改革思路
因此国家在制定成品油价格政策方面也应该持“谨慎对待、积极稳妥、逐步完善”的方针,必然实施分步走的战略和措施。
(一)改革方向
从长远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整个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到位的基本前提下,完全放开市场价格,最终由市场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
从近期看,国内成品油市场流通体制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没有建立起来,市场竞争还很不充分,而且还没有建立起国内健全的市场报价系统,尚不具备完全放开价格的基本条件。因此,近期成品油价格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即如何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二)改革原则
针对前面述及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应该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市场化原则。
2、国际化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公开性原则。
(三)近期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现状,近期价格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完善现有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维持基本不变。考虑到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密切关系,在制定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中必须考虑与原油价格改革的协调性。考虑到现行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运行状况基本稳定,对社会和公众不具备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议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连动”方式保持基本不变,但在调价频率上应该与成品油调价频率保持一致。
另外考虑到商品“同质同价”的原则,建议国家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国内原油类别以及国际挂钩油种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调整。
2、国家只管成品油零售价格,其它环节价格完全放开。考虑到成品油零售价格事关重大和十分敏感,而且直接与千家万户的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在目前成品油市场还处于寡头垄断局面,市场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国家应该继续控制成品油终端市场,还必须对零售价格实行必要的管理和宏观调控。
3、国家对军用、储备油的价格需要制定单独的政策,继续实行计划管理。为保证国家国防和国家石油安全的实际需要,建议政府对军用、国家战略储备成品油供应实行厂家直接供货,供货数量根据需要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家需要制定年度计划,石油炼制和加工企业(包括外资和民营)按照国家计划执行,出厂价格由国家根据需要做出严格规定。
4、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挂钩连动”方式保持不变。建议国家发改委仍然依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
5、加大价格调整频率,减少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时滞效应。为减少国内外成品油价格的传导“时滞”效应,抑制投机和走私行为,建议国家将成品油价格调价频率加大,可以考虑将价格调整时间缩短为半个月或一周。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考虑做到隔日调整,但前提是监管体系比较健全。
6、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格,适当扩大成品油零售企业在中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范围。国家发改委按期公布的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在全国范围内应该统一,事实上存在的价格差距由零售企业根据权限自行调整。与此同时,成品油零售企业可以在国家公布的中准价基础上,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浮动8-10%。
7、增加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公开性,让社会公众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国家发改委由原来制定成品油价格的角色改为公布成品油价格的角色,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和连动”的方式、价格公式、调价时间、企业权限等完全向公众公开。公众在知情权的基础上,可以对各个成品油零售企业的价格行为进行监督,进而也可以弥补政府兼管的不足。
(四)实现价格完全市场化需要的配套改革措施
为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政府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成品油流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培育竞争性市场,尽快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2、加快建立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尽快形成国内的成品油报价系统。
3、加快成品油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政府对成品油市场行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