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中的心理学(一)唐僧

(2007-06-29 22:30:00)
分类: 听雨轩-是雨声?是心声?
 

西游记中的心理学(一)

(作者:李不言)

试着把《西游记》当作一本心理学启蒙读物来读,会蛮有意思的。现乱谈一二。

             (一)唐 

唐僧是什么?是人的身体(主体)——

他是“肉身凡胎”,上不了天,入不了地,降不了妖,擒不了魔。肉体的能力多有限啊,仅拿视觉来说吧,肉眼所能见的光波仅在波长380780纳米之间,只占整个电磁波谱中极为狭小的一段。他没有“火眼金睛”,所以只见桌面不见桌底、只见阳面不见阴面(殷旵语)。因此他会屡屡犯错,妖魔鬼怪摇身一变,就把他懵得一楞一楞。

这就足以解释,我们人为什么总是会经常出现错误的认知。连爱因斯坦都认为:可观察的世界并不“存在”。我们所感觉到的,并非都是可靠的;我们所感觉不到的,也并非不正在一点点危害我们——慢慢上升的水温,可以让金鱼在毫无觉察中死去。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及时、准确地找出危害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各种错误认知并加以矫正。

可世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的肉体呀,因为他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罗汉。各路妖魔鬼怪(一是有形的,比喻侵害人体的各种病菌;二是无形的,比喻迷惑人的各种不健康心理),都搅尽脑汁欲吃唐僧肉,吃一块即可长生不老的。

唐僧到西天极乐世界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实现自我的过程。

可人的肉身如此脆弱,怎么抵御这诸多的磨难和诱惑,最终修成正果?

于是他的几个徒弟现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