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风起风城》之《年轻的战场》

标签:
年轻的战场青春梦想 |
分类: 报告文学 |
这是2013年4月25日晚8时。这些埋头书写的,是参加风城油田作业区2013年“一般管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的员工。
“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动力,企业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这是新疆油田公司的人才理念。
霍进的人才理念是,唯才是举,“铆钉不当扳手用”!
风城油田,是一片蒸腾着热望的沃土,是一方年轻的战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从作业区诞生之日起,上千位勃发着青春的年轻人像当年支援黑油山勘探开发大会战那样,带着青春的热望,怀着为祖国开发大油田的梦想,带着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使命,奔赴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财富的同时,实现自我,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而作业区把员工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员工吃亏的“三不吃亏”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从班组长、技术员,到工程师、安全、工程总监等岗位,不端“铁饭碗”而竞聘上岗。只要符合标准,人人都可以参与竞聘,尊重并激发了员工的能力和潜力,“想干给机遇,能干给待遇,干好给荣誉”而集聚了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于作业区跨越发展大业,推进了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人才的“三大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近六年时光中,杨宇尧、桑林翔、王仲军、杨文学、张建兵、张玉华、伏宝坤、肖兴荣、范子学、刘卫东等数以百计员工在一场又一场云翻雨覆的夺油大会战中,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岗位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地质专家、学科带头人、技能专家、技术骨干,机关部门、基层站队领导。
始于2013年4月15日的岗位竞聘,是为了适应作业区一般管理、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而进行的。文件下发到机关各部门,基层各站队,224名年轻员工“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们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种、岗位工作,以及个人实力,报名参加公开竞聘。4月25日进行的,是笔试考核。
对于参加一般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公开竞聘的员工来说,这是一次人生机遇,也是一场挑战。马平原、杨欣仪、索明明、孙铭尉、田俊、彭慧、赵昱量、吴越等200多位年轻员工就是带着“抓住机遇,而不能让机遇擦肩而过”的信心和勇气,参加公开竞聘笔试考核的。他们神情专注,伏案疾书,考场内,只有笔尖咬噬纸张发出的春蚕吐丝般的沙沙沙的声响。
来自风城采油一站的马平原,是224位参加笔试考核的员工之一。这是一位克拉玛依后代,1986年12月1日,出生在采油三厂一个石油之家。父亲马建明是油田公司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的地质工程师,母亲肖丽萍是一位医生。父亲母亲的耳濡目染,从少年时代起,平原就立下当一名石油工人的志向。父亲热爱油田,兢兢业业工作,也希望平原子承父业,将来效力油田。
2005年盛夏,平原遵照父亲的愿望,按照少年时代的理想,报考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油气开采大专班。在校三年,平原品学兼优,先后两次获得三等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08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克拉玛依。那时,大干快上的风城油田正在向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招手。平原带着理想,心怀抱负,走进风城采油站注汽维修班,实现了他少年时代的梦想。
上岗第一天,平原跟随师傅前往现场。他凝视地面上的注汽流程,地下的管泵结构,看着年轻的师傅手握加了套筒的一米多高的管钳,娴熟地焖井、倒流程,这位立志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的石油后代才意识到,梦想与现实相距甚远。可他并没有因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而退怯,而是暗暗鼓励自己,向师傅请教,在实践中学习,早日独立定岗。
马平原知耻而后勇,勤学苦练,勤奋努力,技术上日渐成熟。2009年10月,作业区将举行第二届青工技术大赛,平原带着一试身手的念头,报名参赛,并投入到为期45天的赛前封闭训练之中。清晨,他比太阳起得还早,抱着一部厚得不能用数字形容的题库,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道题一道题地记背。放下题库,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实际操作演练之中。因为不熟练操作流程,测试每每落后。可平原从不轻言失败。他是个聪明人,却学习“笨鸟先飞”苦练加技巧,渐渐缩短了操作时间时间,尤其大家公认难度最大的“管路连接”操作,他因迅速敏捷而赢得了“小黑马”之称。然而,这匹被看好的小黑马,却没能冲上赛场之冠。作业区第二届青工技术大赛落下帷幕,平原站在了三等奖之列。可在随之到来的中级工鉴定中,他却以理论、实践双优而令考官为他亮出优胜之牌。
无论如何,中级工鉴定展示了平原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010年初,他被推举为作业区备战油田公司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无疑,这是作业区给他的一次“翻牌”的机遇。平原紧紧抓住机遇,再次投入到魔鬼式的封闭训练之中。晨起跑操,日间训练,晚上做题。机械式的训练,让他身心俱疲。可看到比自己年长很多的伏宝坤、肖兴荣都在为胜利而努力,他暗暗为自己鼓劲加油而不敢懈怠丝毫。
参加采油工种个人赛之外,平原还肩负“调冲程”集体表演赛的重任。这是一项四名选手共同完成的大赛项目,挑战的是速度和熟练程度、团队协作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风城油田的荣誉,平原让出个人项目的练习时间,请求教练曾志强,站在连接比赛环节中既要爬高,又要速度,还要平稳的中间位置。
摸爬滚打,汗水落地摔八瓣的60天训练结束,一展身手之刻来到了。理论考试前夜,平原将所有考题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走了一遍。那一夜,他只睡了两个小时,换来理论考试大功告成。接下来,将要迎战5月17日的实战。
那天,他早早赶到赛场,静候赛场角逐,花落谁家那一刻。
召唤平原上场的哨音响了。实际操作进行三个项目,第一项——调平衡。平时训练,他这个项目的速度都在规定时间之内。可毕竟是重大赛事,加之四位考官围站左右,难免心情紧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专注于操作中,顺利完成了第一项比赛。
第二个赛项——管路连接。走进赛场,他情绪平静,操作过程利落漂亮,单项分数获得第一。这下,就看最后一搏了。
然而,最后一搏,平原失手了。他懊恼至极,晚上,躺在黑暗中,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嘴巴。第二天,他调整心态,全力应战最后一战。赛场上,他与三位参赛队友配合默契,表演完美无缺。赛场内外雷动的掌声,抚平了平原因最后一搏失手而受到重创的心。
油田公司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风城油田代表队光荣地捧回《游梁式抽油机调冲程》项目团体第二名奖牌,马平原作为采油工种个人三等奖获得者,为作业区争得了荣誉。
2010年7月,因在油田公司技能大赛中获奖而免于考试,平原晋级为作业区最年轻的高级工。之后,通过竞聘,成为风城采油一站运行三班副班长。两年历练,这位年轻的石油后代一步步走向成熟。参加2013年的作业区一般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公开竞聘,是他再次挑战自我的开始。
经过严格的笔试考核,64名员工入围。马平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在5月6日的面试中,平原以综合实力,拿下他拟聘的技术监督站工程监督岗技术员一职。参加公开竞聘的靳妮娜、韩菲、宋建鑫、张磊、王思杰、陈渝泯、刘冬、伍旭、常峰伟、姜雁、仙依旦·阿不都克依木等34名员工如愿走上新的岗位。
这是他们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是风城油田为他们搭建的另一座人生舞台。他们将在这座舞台上,为风城油田发展腾飞,为风城油田明日辉煌,做最精彩的表演。
展开参加2013年风城油田作业区公开竞聘员工履历表,细看出生年月一栏,映入眼帘的,无一不在“1980年~1989”年之间。这个令人羡慕的年龄,不能不令人感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能不令人感喟“长江后浪推前浪”。
风城油田全生命周期昭示着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十二五”末,风城油田的用工总量将接近6000。6000名员工,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团队。那时,加盟风城油田的,将是更加年轻的“90后”、“10后”。而公开竞聘之举所产生的效应,犹如“一花引来万花开”。公开竞聘,让年轻的风城员工看到了自我发展的希望,成才的希望,看到了“只要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成才之路。也会让后来的风城员工看到,风城,是一片托载着荣耀与梦想,是一片积淀着光荣与辉煌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能够实现梦想,成就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