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海固(之三)·惨淡秋色也撩人】
摄影:六盘散人
地点:宁夏·西吉/海原 时间:2010年9月11日
器材:canon
eos40d ef70-200/f4 l is
usm
走不出的坡坡路,翻不完的疙瘩梁,刮不尽的老北风,望不断的褐拉黄,这是“西海固”人对于生存环境的生动描述和无奈调侃。其中,道出了“西海固”色彩空间中无所不在又无可替代的原色——既如黄土又似黄沙的那种枯焦褐黄的荒凉之色——“褐拉黄”。这是“西海固”年降雨量300毫米与蒸发量1000多毫米相互较量的结果,也是黄土高原与西北荒漠戈壁地带相互攻歼争夺的产物。这色彩已如无形的烙印或潜流的血脉,深深烙贴和灌注在“西海固”的千丘万壑之中。与此相比,人类的耕植乃至季节的铺彩,只能算作一种局部的修补与零星的点缀而已。然而,正是这种修补与点缀,却恰恰以其散漫零落、不堪所负的孱弱形态,顽强地抗拒着枯焦褐黄的原色,维系和延续了生存与生命的多姿多彩,从而构筑了厮守梦土的“西海固”人不离不弃、生生不息的家园。这是撑起“西海固”独特风貌的另一个重要支点。
聚焦初秋的“西海固”,最可动人的莫过于庄稼地里所溢出的惨淡秋色了。那莜麦的青灰、荞麦的紫红、糜谷的金黄、禾草的青翠,一垄垄一爿爿,如五彩的补丁一般,在秋日的暖阳里鲜亮地铺展着、弥漫着、招摇着,那斑斓的色块之间,是起伏收割的男女,是倏忽掠过的群鸽,是成垛成行的新收的庄稼,是犁地的耕牛和翻新的土地……。在这里,人的劳动与季节的浸染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但愿这样的合作不会出现差错,也不再局限于峁梁沟坎之下,那些狭小的角落。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附:【印象西海固】系列全部博文

开斋节,穆斯林头巾更缤纷(图)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印象西海固】惨淡秋色也撩人(图)

【印象西海固】沿途遇见农家娃(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喊叫水的早晨(图)

【印象西海固】收葵花的女人(图) 【印象西海固】沙沟清真寺的开斋节(图)
【印象西海固】行将消逝的牧群(图)

【印象西海固】引黄线上务工人(图)
【印象西海固】乡村摩托车生活(图)
【印象西海固】最忆农家打场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