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2010-09-23 08:22:03)
标签:

印象西海固

海原大地震

宁夏西海固

六盘散人摄影

图片

分类: 【风物小品】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印象西海固(之二)·干渴焦灼黄土地】

摄影:六盘散人  地点:宁夏·西吉/海原  时间:2010年9月11日

器材:eos40d  ef17-40mm/f4 ef70-200mm/f4 is

 

    最近在博客中反复提到“西海固”,引起一些博友的费解,今乘中秋节闲暇之机,绕舌交待一下,也请对此有专门研究的朋友指正。

    西海固”其实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地理概念,或者说只是一个不尽确定的地理概念,它的由来更多地与行政区划有关。“西海固”一词的出现大约是解放之初的1953年。当时甘肃省划平凉专区的固原县、定西专区的西吉县、海原县组建了“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治所固原;1955年改称“西海固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划归宁夏固原行署管辖。由于西吉、海原、固原(含后来从固原分设的彭阳县)三县占居了固原行署所辖区域的绝大部分,所以“西海固”也就成了整个固原地区(包括隆德、泾源2县)或六盘山区的统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固原辙地设市,以及中卫升格为地级市,原来的行政区划被一再打破,“西海固”的所指范围日渐模糊。如今,据说一直隶属于吴忠市的同心县和盐池县也在“西海固”之列,想必是由于同样贫穷落后,又同样享受国家诸多扶持政策的缘故吧!

    “西海固”从来就是干旱少雨的代名词,是荒凉贫瘠的代名词,是封闭保守的代名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是灾难深重的代名词,甚至有联合国什么机构还作出过“这里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原话: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的结论。“西海固”的苦难,源自于人的存在与自然退化的矛盾。“西海固”的历程,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争夺、相互依存的历程,归根结蒂就是两个字:“生存”。“西海固”的苦难之最,当属发生于1920年12月的海原大地震——震级8.5级,裂度12度,死亡23.4万人。经历了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的人们,应该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情形。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据说当时连一台现代地震仪都没有,一年之后才弄清极震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西海固”,至于震中海原县死亡人口占59%等数据,其实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调查清楚的,更不用说救援的事情了。“西海固”没有唐山、汶川、玉树那么幸运,它经历了举世震惊的灾难,但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却并不为人所知,它的创伤只有依靠时间来愈合,它的苦难只能深藏于劫后余生者与他们的儿孙们的生命记忆里,镌刻在干渴、焦灼、突兀、峻厉的黄土高坡上。当然,像此类转瞬之间即造成山川易形、人员损折的大灾难毕竟屈指可数,但是受旱灾、雹灾、风沙、霜冻等灾害频繁侵袭,造成地无所产、人无所饮、饥荒连年、人们流离失所的情形就是家常便饭了。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多次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所以,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对于“西海固”人而言,生存就是目的,坚守就是意义,未来只是一个充满忧患的梦。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地震亲历者和他们的下一代的相继辞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灾难情结逐渐淡漠。如今的新一代“西海固”人仿佛又开始忘乎所以起来,把生存也看得越来越轻了,至于坚守那就不怎么当回事儿了,只为寻找一切可乘之机逃走了事。

    “西海固”之所以走进人文视野,并于近年来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甚至热望的地方,主要得宜于两个人的作为。一个是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以小说的形式创作的一部“西海固”回族哲合忍耶教徒的《心灵史》;一个是著名回族摄影家王征受前者及其作品的启发而创作的摄影作品《最后的西海固》。两个人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当地回族生存的坚韧与对信仰的坚守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以较高的知名度将“西海固”以一个宗教圣地的形象推介了出去。其后“西海固文学”与“西海固作家群”的兴起,“西海固”民俗题材摄影作品的不断获展,以及各地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纷至沓来,只是进一步加速其升温而已。至于今后的走向,目前还很不确定。

    本组图片拍摄于省道202沿线,西吉县沙沟乡至海原县西安镇之间。今秋的“西海固”,总体上算是雨水丰沛的,但荒凉突兀与干渴焦灼的情形仍然未有大的改观。“西海固”回族聚居区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一斑。此记,并祝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3 几天前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图为西吉县沙沟乡被泥石流漫过河床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4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5 老常在创作中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6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7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8 刀背似的山顶上是稀疏的挂不住镰刀的庄稼,图为回族母女三人正在用手拔糜子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9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0 时近正午,套车拉糜子的一家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1 生存与信仰同在的山岗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2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3 远山的呼唤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4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5 守望是一种寂寞的安详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6 静静地依偎,如同桌的你我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7 将期盼擎托在高山之上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8 岁月的艰辛在静默中流淌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19 焦灼的远山,肃穆的农舍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0 土林中收割糜子的回族一家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1 夕阳之下,动静之间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2 残窑与孤羊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3 赤裸的山岗,宁静的村庄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4 一对回族夫妇正在河湾里打捞被洪水冲过来的柴火。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5 羊群飘过金色的山间。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 26 一抹金黄,是夕阳下干渴的黄土地永恒的色调。

 

附:关于海原大地震的百度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314438.htm

-------------------------------------------------------------------------------------------

附:【印象西海固】系列全部博文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开斋节,穆斯林头巾更缤纷(图)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印象西海固】惨淡秋色也撩人(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惨淡秋色也撩人(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沿途遇见农家娃(图)      【印象西海固】收糜子的一家人(图)     【印象西海固】喊叫水的早晨(图) 

 

  【印象西海固】沙沟清真寺的开斋节(图)     【印象西海固】沙沟清真寺的开斋节(图)     【印象西海固】干渴焦灼黄土地(图)
  【印象西海固】收葵花的女人(图)    【印象西海固】沙沟清真寺的开斋节(图)  【印象西海固】行将消逝的牧群(图)

 

【印象西海固】最忆农家打场时     【印象西海固】最忆农家打场时     【印象西海固】最忆农家打场时

【印象西海固】引黄线上务工人(图)     【印象西海固】乡村摩托车生活(图)       【印象西海固】最忆农家打场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