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帖上这一组片子之后,做山山、水水、人人的浮想,为片中几位老者的神情而感动。忽然想起今年已是“五四”运动90周年,想必国家一定会举行一次像模像样的纪念吧!“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民族救亡的群众运动,更是一次民族自觉的思想运动。它的伟大精神的本质就在于自觉了中国人应当怎样活着?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是仍然自闭于祖宗的教条里,做狂妄自大或盲目自卑的奴才,还是挺起胸膛直面危艰做一回自己的主人?“五四”高举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其实质就是表明中国人要自爱、自尊、自信、自强地活,要有尊严地活。“五四”的青年们在这一精神的激荡下,抛妻别子,勇赴国难,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把一段在现在看来物质条件绝难许可的历史,演绎得辉煌壮丽、可歌可泣。其慷慨壮烈的程度,正如中山先生所言:令天地为之同悲,风云因而变色!可以说是在生死存亡之秋,历史警示并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辜负历史所托,从而把中国人的尊严感推高到了极致。可以说是“五四”的一代人为我们奠定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尊严感,也是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应当被牢牢记取。
然而在90年后的商品经济的今天,面对承平日久的人们,特别是面对那些处于时代旋涡之中的人们,如果谈论这样的话题似乎反倒有些不合时宜。“尊严?能当饭吃?”便是常见的反诘。其实这样的话题并没有间断,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现成的例证。可是在人们的内心这样的信条份量到底有多重?当挣钱吃饭成了发展的主题,蝇营狗苟巧取豪夺丧德败体便成了社会的公理。无怪乎“艳照门”、“虎照门”、“跑跑门”门门敞开,“透水案”、“替考案”、“三鹿案”案案不绝。
其实有尊严的生存,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建构自我尊严的诉求。现实中,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又生而不平等,建构尊严关键在于调适内心,使之不自满、不自欺、不自卑、不自取其辱,不贪得无厌。浮想至此,再审视所发图片,偶有一得:尊严何在?一在危难时,二在无欲处。不知观者以为然否?(六盘散人草记)

p2

p3

p4

p5

p6

p7

p8
一个眼镜小摊便托付了一生光阴的老者,
几颗棋子就可安顿晚年的前辈,
天真无邪的孩童,
野行的驴友,
……
一切都那么平凡淡定,
一切都充满了真意,
于无欲处成尊严,
何必贪婪!
(网友木皮评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