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十四个教师节,向普天之下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道一声:节日快乐!做为曾经的一名中学教师,我深知这声道贺是最客套和最缺少实在意义的,但此刻说出来却是我的真心话。离开讲台已有四个年头了,感到值得回味和言说的还是做老师的岁月,这话许多曾经同事的老师肯定不会同意,但的确是我的真心话。从教14年,我深知基层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艰辛,以及基层中小学教育步履的沉重。是的,现如今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的情形,已经充分说明了教师这个“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温总理语)的尴尬和难为了。记得在大学将要毕业的时候,班里组织播放了一部名叫《师魂》的电视剧,主人公朗诵了一首诗,让全班同学眼泪汪汪。
“我不愿,不愿当老师,这职业太清苦,可我却想当一辈子学生,在老师的携伴下,在知识的森林里漫步;我不愿,不愿当老师,这职业太劳累,可我却想当一辈子学生,在老师的庇护下,在智慧的宇宙间飞翔;我不愿,不愿当老师,这职业太费神,可我愿一辈子保留一个学生的纯真,却拥有一个老师的灵魂。……”
诗意的倾诉激发了同学们走向讲台的热忱,可迎来的却是起早贪黑、苦口婆心、千篇一律、“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穷无尽的轮回和超负荷的运转,以及“高考”重压之下的毫不容情的苛责和比要命还要紧的分、分、分!“携伴”变成了“苦教”、“庇护”变成了“苦管”,“启迪”变成了“苦练”,分分秒秒,年复一年,学生苦,教师累,谁也解放不了谁。身在其中常常有一种看不到前景的落寞和生命被抽空扒干一般的虚脱,感觉特别无奈。其实回头一想,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辛劳奉献给青年奔向人生前程的关键点上,不是最值得的么?可问题就在于,怎样才能让老师们不是在离开讲台之后才这样想,而是站在讲台上就会自然而然地这样想呢?看来光设立一个“教师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很多。
“教师节”在教师们的眼里是一个青涩的日子。要说没有乐趣,也很不真实。现帖出两年前的今天的一则日记,增添些许亮色,以为补充说明吧!再次表达对老师们的祝福!
苦乐教师节[2006年09月10日]
今天早七点就到了单位,随领导们去固原宾馆参加“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示范县项目开发规划论证会”,从固原返回已是下午3点,接着又召集林、农、牧、水、科等部门的业务人员开会讨论,修改规划。在昏昏沉沉之中,往日的学生高应仁打来电话,问候节日,还要来家里追节,我才忽然明白,今天是教师节。可我不做教师却已经有两年之久了——
做教师时,心里全是教师的不好。不做教师了,心里反而全是教师的好处。出去吃晚饭,看见县城的食堂里多有教师们活动的身影,就不由地回想起做教师时对于教师节的那份心情来。学校清贫,但校长们总有办法把教师节办得热热闹闹。没有什么福利可发,就搞一场或登山、或越野、或座谈、或慰问的活动,然后欢欢喜喜地聚餐一次。学生们一个班、一个班的,突然间都强化了集体主义的观念,私下里悄悄地议论,或打发了班干部到教师的办公室里打探,看自己的任课老师们在不在,看他们的案头缺了什么东西,然后就悄悄地蹓出去。不一会儿,就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提溜着或是一张画、或是一本日历、或是一个茶杯来了,纯稚的小脸上泛起一团红晕,使出往日很难见到的舒展神气,爽朗而且恭敬地说一句:**班全体同学祝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这时候常常就像变成了学生似的,不好意思起来,连连道谢。学生们寒暄几句,一蹓烟跑了,老师们则神情凝重,若有所失。一个教师节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好像更亲近了一层。这样的节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量,就教师而言则是对自己职业观的一次警示。
近年来,教师节的过法与以往有了一些不同。好像饭局多了,滋味儿少了;档次升了,格调降了。动不动就要办文艺晚会,张灯结彩,可一个个节目得师生牺牲好多时间去排练呀,所以节日变成了酷刑。一些家长也要在教师节之时,约请老师吃饭,以示敬意,本意很好,可城里的老师还有安排不开饭局的,因此对双方都成了苦差事。
说教师,想教师,爱教师,惦教师。离开了教师的岗位,又来说这些真有点打自己的嘴巴。——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学生转不进去呀,怎么办?不说了,还得改材料呢。
附:六盘散人“随笔杂感”系列链接——
1、外行话奥运:
2、散文随笔杂感乱谈:
加载中,请稍候......